临床实践
Copyright ©The Author(s) 2024. Published by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24-04-28; 32(4): 285-292
Published online 2024-04-28. doi: 10.11569/wcjd.v32.i4.285
胃癌根治术围术期血清IL-6、HBP、T淋巴亚群水平变化及预测院内感染的价值分析
毛莉莉, 孙艳, 姜文兰
毛莉莉, 浙江新安国际医院检验科 浙江省嘉兴市 314001
毛莉莉, 本科, 研究方向为检验(基础, 免疫).
孙艳, 浙江新安国际医院院感科 浙江省嘉兴市 314001
姜文兰, 浙江新安国际医院老年科 浙江省嘉兴市 314001
作者贡献分布: 毛莉莉负责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 负责实验进程的总体把控, 负责实验数据的分析以及文章的撰写; 孙艳、姜文兰负责试剂、耗材的准备和部分数据的搜集.
通讯作者: 毛莉莉, 本科, 主管技师, 314001, 浙江省嘉兴市洪兴路2369号, 浙江新安国际医院检验科. naicong9140@163.com
收稿日期: 2024-02-06
修回日期: 2024-03-07
接受日期: 2024-03-22
在线出版日期: 2024-04-28
文章亮点
实验背景

胃癌根治术对患者造成的创口较大, 伤口的恢复对术后护理的要求较高, 愈合的时间也较长, 同时, 患者的免疫力普遍较低, 细菌容易附着繁殖引发感染, 对患者健康造成较大影响.

实验动机

经过胃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 发生感染的概率较高, 感染初期容易治愈, 但是处理不当, 发展较快, 对生命产生威胁. 因此, 通过检测早发现、早治疗对感染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目标

发生感染后, 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6、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binding protein, HBP)及T淋巴亚群会发生动态变化, 本研究观察以上因子的变化, 探讨其与院内感染的相关性, 为促进术后恢复提供有效的检测标志物.

实验方法

本研究严格按照医学研究随机分组的方法, 通过检测血液中几种与感染相关的标志物在胃癌根治术围术期的变化, 观察并分析各指标与院内感染病情程度的相关性.

实验结果

与未感染组相比, 感染组术后外周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IL-6、HBP、△WBC、△PCT、△IL-6、△HBP、△CD3+、△CD4+、△CD4+/CD8+水平更高, CD3+、CD4+、CD4+/CD8+水平更低. △CD4+、△CD4+/CD8+均与院内感染病情程度呈正相关. 联合预测感染的灵敏度更高.

实验结论

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内血清IL-6、HBP、T淋巴亚水平变化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和感染程度均相关, 联合检测能够提高感染检测的敏感度, 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望前景

本研究为临床诊断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感染的早发现提供了几种分子标志物, 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但是感染部位的不同是否会对相关指标产生类似的影响, 本研究并未涉及, 需要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