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践
Copyright ©The Author(s) 2020. Published by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20-02-28; 28(4): 149-154
Published online 2020-02-28. doi: 10.11569/wcjd.v28.i4.149
控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表达B7-H2的临床意义
龚菊, 黄坚, 徐若欣, 吴云, 满益伍, 陈炜, 唐兆芳, 乐萍
龚菊, 黄坚, 徐若欣, 吴云, 陈炜, 唐兆芳, 乐萍,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内科 江苏省苏州市 215006
龚菊, 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江苏省常熟市 215500
龚菊, 副主任医师, 研究方向为急危重症.
满益伍, 贵州省石阡县医院急诊科 贵州省铜仁市 555100
基金项目: 苏州市科技局基金, Nos. SYS201537, SYSD2015051, KJXW2017064; 铜仁市科技局基金, No. 铜仁科研2018-1-5; 苏州大学课题: B7-H2、B7-H3在急性胰腺炎临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No. P112200519; 共刺激分子在脓毒症诊断和免疫调理中的作用研究, No. P112200719.
作者贡献分布: 此课题由龚菊、黄坚、吴云、满益伍、唐兆芳和乐萍设计; 研究过程由徐若欣、吴云、满益伍、陈炜、唐兆芳和乐萍操作完成; 数据分析由龚菊、黄坚和吴云完成; 本论文写作由龚菊、黄坚和徐若欣完成.
通讯作者: 黄坚, 主任医师, 215006,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十梓街188号,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内科. huangjian1997@163.com
收稿日期: 2019-12-11
修回日期: 2020-01-06
接受日期: 2020-02-20
在线出版日期: 2020-02-28
文章亮点
实验背景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发病率逐年升高, 不同分型预后不同, 严重患者死亡率很高. 目前AP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B7-H2是新型共刺激分子, 在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本研究试图寻找B7-H2在AP发生及发展中的异常表达, 揭示其潜在作用机制, 为临床研发治疗药物或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实验动机

本研究主题是揭示新型共刺激分子B7-H2在AP患者单核细胞CD14+CD16+上的表达差异. 拟解决的问题是揭示B7-H2与AP发生及发展的关系, 为进一步阐明AP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致病机制提供新方向. 为AP精准治疗寻找新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实验目标

本研究主要目标是揭示在单核细胞表面表达的膜性B7-H2信号潜在的诱导细胞免疫的机制. 为下一步研究其与预后相关性, 以及动物实验奠定基础. 为临床提高AP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实验方法

本研究收集AP患者外周静脉血, 利用流式检测方法, 检测分析单核细胞CD14+CD16+、CD14+CD16-细胞亚群上B7-H2的表达情况. 首次验证了新型共刺激分子B7-H2在单核细胞CD14+CD16+表面的表达.

实验结果

本研究证实AP患者单核细胞CD14+CD16+表面B7-H2的表达升高; 重度AP患者CD14+CD16+、CD14+CD16-表面B7-H2的表达较中度AP、轻度AP更高, 并且72 h内, 表达进行性升高.

实验结论

本研究在B7-H2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础上, 首次验证了其在AP患者CD14+CD16+、CD14+CD16-单核细胞上的高表达; 首次提出了该新型共刺激分子在AP患者发病机制、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假设; 为B7-H2与AP致病机制的细胞学基础提供新理论; 为AP精准靶向治疗提供新依据.

展望前景

该研究需使用新鲜血标本, 以避免影响细胞表面分子和抗体的结合; 未来新型共刺激分子B7-H2有望成为治疗的新靶点; 但需进一步实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