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回日期: 2018-12-21
接受日期: 2018-12-30
在线出版日期: 2019-01-28
嗜酸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 EG)的概念已有80余年的历史, 近几年来随着该病发病人数的增多及临床医师意识的提高, 相关病例报道也逐年增多. 然而该病病因及发病机制, 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仍有很多争议. 尽管有食物剔除、糖皮质激素治疗、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 PPI)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案, 该病易反复发作的特性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治疗依从性. 大样本的病例分析可以更好的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 从而为该病的诊治提供有价值的临床资料.
本文主要研究EG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 拟探讨该病的发病因素、总结临床表现的特点、归纳检验检查结果的共同点, 以协助明确该病的发病机制, 确立该病的诊治标准.
本研究主要目标: 总结嗜酸性胃肠道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 包括性别、年龄、过敏史、其他变应性疾病合并情况、临床症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ic granulocyte, EoS)计数、血清IgE水平、骨髓涂片结果、腹部CT、内镜表现、病理结果、治疗手段及预后. 通过回顾性研究, 基本完成了上述目标, 对该病的临床诊治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本研究搜集过去5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EG的患者, 共计88例, 通过回顾性分析, 总结患者的临床特点.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7.0软件.
本研究达到预期目标. EG患者男性略多于女性, 比例1.2:1, 平均年龄45.1 岁±14.0 岁, 30-50岁患者占半数以上. 腹痛为最常见临床症状. 约80%的患者外周血EoS计数升高. 20%左右的患者血清IgE水平升高. 过敏原检测有70%以上存在异常, 鸡蛋为最常见食物过敏原. 90%以上的患者骨髓涂片可见EoS比例升高, 但形态正常. 腹部影像学检查发现腹腔淋巴结增大、消化道管壁增厚以及腹腔积液最常见. 内镜表现无特异性, 部分患者内镜阴性发现. 病理检查可见EoS可累及消化道各处, 胃镜下十二指肠活检发现异常的可能性大, 结肠镜下回盲部活检发现异常的可能性大. 食物剔除、PPI应用及口服激素都是该病的有效治疗手段.
EG临床症状、影像学及内镜检查均无特异性, 病理活检意义最大. 该病可累及胃肠道各处, 本研究发现十二指肠及回盲部取活检发现异常的比例更高, 提示对于临床上高度怀疑EG的患者在上述部位留取活检可能阳性率更高. PPI反应性食管EoS增多症现已成为EG的一个亚类, PPI可以用于嗜酸性胃炎的患者, 根据我院数据, PPI对于大约17%的患者有效. 经验性食物剔除或目标性食物剔除有一定应用价值, 就我院数据来看, 效果不佳. 口服激素治疗最普遍, 可以快速有效的控制病情, 但病情易反复, 长期激素治疗会带来严重不良后果.
本研究属于回顾性研究, 统计结果可能存在偏倚. 未来可以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 获得更详实的数据, 并且在治疗方面采用安慰剂做对照以及盲法, 可以更有效的评估治疗效果. 目前有文献报道部分单克隆抗体对治疗EG有效, 粪菌移植也有一定价值, 未来会有更丰富、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可供临床医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