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The Author(s) 2016.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6-09-18; 24(26): 3790-3798
在线出版 2016-09-18. doi: 10.11569/wcjd.v24.i26.3790
在线出版 2016-09-18. doi: 10.11569/wcjd.v24.i26.3790
纳入研究 | 例数(T/C) | 年龄 | 干预措施 | 组间可比性 | 结局指标4 | |
治疗组 | 对照组 | |||||
邓向红等[3]1996 | 33/22 | 0-2岁 | 干扰素α10万U im qd 2-3 d+对症治疗2 | 对症治疗 | 未提及 | ① |
雷玉等[4]1997 | 30/30 | 8.7 mo1 | 干扰素α50万U im qd 7 d+常规治疗3 | 常规治疗 | 可比 | ① |
陈邦安等[5]1998 | 100/100 | ≤6岁 | 干扰素α-1b100万U im qd 3-5 d+对症治疗 | SMZco溶液或黄连素+对症治疗 | 可比 | ① |
李强等[6]1998 | 45/35 | 4 mo-2.8岁 | 人白细胞干扰素10万U im qd 3 d+对症治疗 | 病毒唑+对症治疗 | 可比 | ①②③④ |
刘文彬等[7]1998 | 35/35 | 1 mo-2.2岁 | 干扰素5万U im qd 7 d+常规治疗 | 常规治疗 | 可比 | ① |
胡从秀等[8]1998 | 42/47 | 2 mo-1.5岁 | 人白细胞干扰素100万U im 3 d+常规治疗 | 抗生素+常规治疗 | 未提及 | ①⑤ |
陈王利等[9]2000 | 20/20 | 8 mo-2岁 | 干扰素α-2b 50万U im 1次+常规治疗 | 常规治疗 | 可比 | ②③④ |
汪叶红等[10]2002 | 49/49 | 6 mo-3岁 | 干扰素α-1b<1岁60-80万U, ≥1岁100万U/次 im qd 2-3 d+氯丙嗪0.5 mg/kg im 1次+对症治疗 | 病毒唑+对症治疗 | 可比 | ②③ |
朱凤兰等[11]2004 | 43/38 | 6 mo-2岁 | 干扰素α-2b<1岁50万U, 1-2岁100万U im qd 3 d+常规治疗 | 病毒唑+常规治疗 | 可比 | ① |
龙晓玲等[12]2004 | 89/74 | 6 mo-3岁 | 干扰素α-1b每次8万U/kg im qd 5 d+对症治疗 | 对症治疗 | 可比 | ①②③ |
徐樨巍等[13]2005 | 65/54 | 2 mo-2岁 | 干扰素α-1b 6 μg/次 im qd 3 d+对症治疗 | 病毒唑+对症治疗 | 可比 | ①②③⑤ |
秦桂云等[14]2005 | 60/60 | 11.2 mo±4.7 mo1 | 干扰素α-1b<1岁60-80万U, >1岁100万U/次 im qd 2-3 d+思密达+对症治疗 | 病毒唑+对症治疗 | 可比 | ①③ |
肖贞等[15]2005 | 62/64 | 11.5 mo1 | 干扰素α-1b 100万U/次 im qd 3 d+常规治疗+保肝治疗 | 常规治疗+保肝治疗 | 可比 | ①③ |
李慧等[16]2007 | 55/53 | 5 mo-2岁 | 干扰素α-1b 6 μg/次 im qd 3 d+对症治疗 | 病毒唑+对症治疗 | 可比 | ①②③ |
黄玲玲等[17]2007 | 48/50 | 6 mo-3岁 | 干扰素α-2每天1.5万U/kg im bid 3-5 d+常规治疗 | 常规治疗 | 可比 | ②③④ |
周莉等[18]2007 | 28/28 | 8 mo-2岁 | 干扰素α-2b≤2岁50万U, >2岁100万U/次 im qd 3-5 d+对症治疗 | 阿昔洛韦+对症治疗 | 可比 | ①②③ |
王玉杰等[19]2008 | 26/25 | 1 mo-1.5岁 | 干扰素α-1b 6 μg/次 im qd 3 d+对症治疗 | 病毒唑+对症治疗 | 可比 | ②③④ |
江蕙芸等[20]2008 | 89/74 | 6 mo-3岁 | 干扰素α-1b每次8万U/kg im qd 3 d+对症治疗 | 对症治疗 | 可比 | ①②③⑤ |
施传娥等[21]2010 | 50/50 | 3 mo-2岁 | 干扰素α-1b每次5-10万U/kg im qd 3 d+对症治疗 | 病毒唑+对症治疗 | 可比 | ①②③ |
陆庆军等[22]2011 | 34/34 | 6 mo-3岁 | 干扰素α-1b 6 μg/次 im qd 3 d+对症治疗 | 阿昔洛韦+对症治疗 | 可比 | ①②③ |
孙军英等[23]2011 | 50/48 | 6 mo-2岁 | 干扰素α-2b每次5-10万U/kg im 3-5 d+对症治疗 | 病毒唑+对症治疗 | 可比 | ①③⑤ |
邹胜群等[24]2015 | 46/46 | 5 mo-2岁 | 干扰素α-1b 6 μg/次 im qd 3 d+对症治疗 | 病毒唑+对症治疗 | 可比 | ③ |
纳入研究 | 随机方法 | 分配隐藏 | 盲法 | 结果数据的完整性 |
邓向红等[3]1996 | 未提及 | 未提及 | 未提及 | 完整 |
雷玉等[4]1997 | 未提及 | 未提及 | 未提及 | 完整 |
陈邦安等[5]1998 | 未提及 | 未提及 | 未提及 | 完整 |
李强等[6]1998 | 未提及 | 未提及 | 未提及 | 完整 |
刘文彬等[7]1998 | 未提及 | 未提及 | 未提及 | 完整 |
胡从秀等[8]1998 | 未提及 | 未提及 | 未提及 | 完整 |
陈王利等[9]2000 | 未提及 | 未提及 | 未提及 | 完整 |
汪叶红等[10]2002 | 未提及 | 未提及 | 未提及 | 完整 |
朱凤兰等[11]2004 | 未提及 | 未提及 | 未提及 | 完整 |
龙晓玲等[12]2004 | 未提及 | 未提及 | 未提及 | 完整 |
徐樨巍等[13]2005 | 随机数字表 | 未提及 | 未提及 | 完整 |
秦桂云等[14]2005 | 随机数字表 | 未提及 | 未提及 | 完整 |
肖贞等[15]2005 | 未提及 | 未提及 | 未提及 | 完整 |
李慧等[16]2007 | 未提及 | 未提及 | 未提及 | 完整 |
黄玲玲等[17]2007 | 未提及 | 未提及 | 未提及 | 完整 |
周莉等[18]2007 | 未提及 | 未提及 | 未提及 | 完整 |
王玉杰等[19]2008 | 未提及 | 未提及 | 未提及 | 完整 |
江蕙芸等[20]2008 | 未提及 | 未提及 | 未提及 | 完整 |
施传娥等[21]2010 | 未提及 | 未提及 | 未提及 | 完整 |
陆庆军等[22]2011 | 未提及 | 未提及 | 未提及 | 完整 |
孙军英等[23]2011 | 未提及 | 未提及 | 未提及 | 完整 |
邹胜群等[24]2015 | 未提及 | 未提及 | 未提及 | 完整 |
孙军英等[23]2011 | 未提及 | 未提及 | 未提及 | 完整 |
邹胜群等[24]2015 | 未提及 | 未提及 | 未提及 | 完整 |
结局指标 | Begg's Test | Egger's test | ||
z | Pr>|z| | t | P>|t| | |
总有效率 | 3.64 | 0.000 | 3.81 | 0.002 |
热退时间 | 1.85 | 0.064 | -2.23 | 0.050 |
止泻时间 | 2.39 | 0.017 | -4.11 | 0.001 |
引文著录: 李兴川, 王松, 张妮, 周永宁. 干扰素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6; 24(26): 3790-3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