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回日期: 2014-07-12
接受日期: 2014-07-28
在线出版日期: 2014-09-08
目的: 了解基层医院消化内科大肠埃希菌的感染情况和评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实施效果, 为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用法国梅里埃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分析仪(france automatic microorganism identification and drug sensitivity analyzer, VITEK-2)对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2012-01/2013-12消化内科患者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进行药敏分析, 比较分析《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干预前(2012年)和干预后(2013年)消化内科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
结果: 2012年和2013年分别分离出46株和50株大肠埃希菌; 其主要来源于泌尿系统感染, 分别占52.2%和74.0%; 该项方案干预后,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 lactamase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由63.0%降为56.0%, 其对常用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率低于干预前, 尤其是氨曲南、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显著降低(P<0.01).
结论: 该项方案干预后, 消化内科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常用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低于干预前, 其中有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降低.
核心提示: 领导重视和信息化管理是有效执行和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关键.
引文著录: 黄健云, 芮勇宇, 莫和国, 许敏玲, 欧水连, 黎泳仪, 陆小琴, 邴晏如. 基层医院消化内科大肠埃希菌的感染现况及耐药性.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4; 22(25): 3876-3880
Revised: July 12, 2014
Accepted: July 28, 2014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8, 2014
AIM: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scherichia coli (E. coli) infection and drug susceptibility in gastroenterology department of township hospitals and to evaluate the efficiency of resistance control program that was implemented in our hospital, so as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clinical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METHODS: A France automatic microorganism identification and drug sensitivity analyzer (VITEK-2) was used for pathogen identification and drug sensitivity analysis. The drug resistance pattern of E. coli isolated from the samples obtained in 2012 (before the program was implemented) with that obtained in 2013 (after the program was implemented).
RESULTS: A total of 46 E. coli strains were isolated in 2012, and the detection rate of ESBLs-producing strains was 63.0%. Approximately 52.2% of the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urinary system. A total of 50 E. coli strains were isolated in 2013, and the detection rate of ESBLs-producing strains was 56.0%. Approximately 74.0% of the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urinary system. The rate of resistance of E. coli to beta-lactamases in 2013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2012, especially aztreonam, ceftazidime and cefepime (P < 0.01).
CONCLUSION: The rates of resistance of E. coli to 14 kinds of routine antibacterial drugs in 2013 are lower than those in 2012 in the gastroenterology department. The rates of resistance of E. coli to 3 kinds of antibacterial drugs decrease significantly.
- Citation: Huang JY, Rui YY, Mo HG, Xu ML, Ou SL, Li YY, Lu XQ, Bing YR. Escherichia coli infection and drug susceptibility in gastroenterology department of a township hospital. Shijie Huaren Xiaohua Zazhi 2014; 22(25): 3876-3880
- URL: https://www.wjgnet.com/1009-3079/full/v22/i25/3876.htm
- DOI: https://dx.doi.org/10.11569/wcjd.v22.i25.3876
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E. coli)是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 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为泌尿道与肺部, 同时他也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s, ESBLs)最常见的细菌之一[1,2]. 近年来, 在抗菌药物选择性压力下, ESBLs在E. coli中的流行有上升趋势[3,4]. E. coli的耐药性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菌株产生ESBLs及头孢菌素酶(cephalosporinase, AmpC), 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的广泛应用是导致该菌产生这两种酶的主要原因[5,6]. 由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三、四代头孢菌素耐药率较高, 尤其是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 为了有效控制细菌耐药, 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012年底,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2012 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要求和精神, 结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实际, 制定了小榄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为了了解消化内科E. coli的耐药现况和评价该方案的实施效果, 本文对该方案干预前后消化内科E. coli的耐药性进行比较分析, 现报导如下.
2012-01/2013-12消化内科患者感染标本(剔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的重复菌株)中分离鉴定的E. coli, 共96株. 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 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 法国梅里埃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分析仪(france automatic microorganism identification and drug sensitivity analyzer, VITEK-2)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法国梅里埃公司). VITEK-2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配套的GN(革兰阴性杆菌)鉴定卡及AST-GN13药敏卡.
1.2.1 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 细菌鉴定、ESBLs检测及药敏试验均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2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 其中鉴定试验用GN卡, ESBLS及药敏试验用AST-GN13卡.
1.2.2 干预措施: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在2012年底制定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对抗菌药物进行分级管理, 一共分为三级. 第一级为特殊使用抗菌药物: 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碳青霉烯类注射用万古霉素、注射用替考拉宁、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只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才具有这些药物的处方权; 第二级为限制性使用抗菌药物: 注射用三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及其配伍复方制、多西环素片、克拉霉素、氟康唑、洛美沙星、依诺沙星注射液、奥硝唑注射液、洛美沙星、依诺沙星注射液和奥硝唑注射液, 主治医师及以上才具有这些药物的处方权; 第三级为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一、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等, 医师及以上具有这些药物的处方权. 另外, 由院长负责督促该方案的执行和实施, 每月药事委员会对门诊用药处方和住院医嘱进行抽查, 并向全院通告不合理用药处方及医嘱的处罚情况.
统计学处理 采用WHONET5.5软件进行细菌耐药性分析,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012年和2013年分别分离出46株和50株E. coli, 其主要来源于泌尿系统感染, 分别占52.2%(24/46)和74.0%(37/50); 其次是血液感染, 分别占28.3%(13/46)和22.0%(11/50).
该项方案干预后, 消化内科的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由42.5%降为35.4%, 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由41.6 DDDS降为37.2 DDDS, 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由18.5%降为10.7%.
该项方案干预后, 消化内科产ESBLs+E. coli检出率由63.0%(29/46)降为56.0%(28/50), 其对常用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低于干预前, 尤其是氨曲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等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降低(P<0.01)(表1).
抗菌药物名称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n | 耐药率(%) | n | 耐药率(%) | |
头孢唑啉 | 32 | 69.6 | 32 | 64.0 |
头孢呋辛 | 29 | 63.0 | 28 | 56.0 |
头孢曲松 | 29 | 63.0 | 28 | 56.0 |
头孢他啶 | 20 | 43.5 | 11 | 22.0 |
头孢吡肟 | 13 | 28.3 | 6 | 12.0 |
氨苄西林 | 39 | 84.8 | 41 | 82.0 |
氨苄西林/舒巴坦 | 25 | 54.3 | 20 | 40.0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 0 | 0.0 | 0 | 0.0 |
氨曲南 | 23 | 50.0 | 15 | 30.0 |
庆大霉素 | 16 | 34.8 | 20 | 40.0 |
丁胺卡那霉素 | 1 | 2.2 | 0 | 0.0 |
环丙沙星 | 22 | 47.8 | 23 | 46.0 |
左旋氧氟沙星 | 21 | 45.7 | 22 | 44.0 |
复方新诺明 | 25 | 54.3 | 27 | 54.0 |
妥布霉素 | 12 | 26.1 | 10 | 20.0 |
呋喃妥因 | 5 | 10.9 | 4 | 8.0 |
头孢替坦 | 0 | 0.0 | 1 | 2.0 |
厄他培南 | 0 | 0.0 | 0 | 0.0 |
亚胺培南 | 0 | 0.0 | 0 | 0.0 |
近年来, 在抗菌药物选择性压力下, 临床出现了大量的多重耐药菌, 控制细菌耐药是全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2012年国家卫生部发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和《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郭秀利等[7]和罗宏丽等[8]报道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干预后, 不合理用药比例、患者住院天数, 用药时间、抗菌药物费用和住院总费用显著降低. 黄金岳等[9]和李丰年等[10]报导绝大多数基层医院尚未能利用信息化加强监测和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 导致基层医院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执行和实施的效果不理想.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虽为基层医院, 2010年临床检验中心实验室通过了ISO15198评审, 使全院的信息化管理与国际接轨, 能利用信息系统加强监测和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 且能及时准确地统计抗生素的使用率、使用强度和不合理使用率. 干预措施显示,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制定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重点控制头孢吡肟、碳青霉烯类、三代头孢菌素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及其配伍复方制剂的使用. 由业务院长负责督促该方案的执行和实施, 且每月药事委员会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对门诊用药处方和住院医嘱进行抽查, 并向全院通告不合理用药处方及医嘱的处罚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 该方案干预后, 消化内科的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由41.5%降为35.4%, 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由41.6 DDDS降为37.2 DDDS, 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由18.5%降为10.7%. 从消化内科患者标本分离的E. coli对常用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低于干预前, 其中有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降低. 2012年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和《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明确规定, 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 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医务人员; 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 应当慎重经验用药; 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 应当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 应当暂停临床应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 2013年肾消化内科患者标本分离的E. coli对氨苄西林耐药率已超过75%, 已在本科室暂停临床应用该药对目标菌的治疗; 对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超过50%, 本科室明确规定临床医师加强对目标菌的耐药监测, 并参照药敏试验结果来选用这些药物; 对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和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超过40%; 对氨曲南的耐药率超过30%; 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妥布霉素、呋喃妥因和头孢替坦的耐药率均在30%以下; 低于刘少华等[11]和瞿渝佳等[12]的报道.
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特别是三、四代头孢菌素的使用率不断增高, E. coli出现了大量的多重耐药菌株. 该菌的耐药性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菌株产生ESBLs及AmpC酶[13-17]. ESBLs是由质粒介导的能水解含氧亚氨基的β-内酰胺酶类抗菌药物, 并可被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抑制的一类β-内酰胺酶, 可通过接合、转化和传导等方式在细菌之间传递, 导致耐药扩散[18,19]. 细菌耐药性分为固有耐药和获得性耐药两类, 固有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的天然耐药性; 获得性耐药是指细菌在接触抗菌药物后改变代谢途径, 使自身具有抵抗抗菌药物而不被杀灭的能力[20].
总之, 该方案干预后, 消化内科的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使用强度、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及E. coli的耐药率均明显降低. 为该方案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依据, 同时也为抗菌药物等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近年来, 在抗菌药物选择性压力下,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s, ESBLs)在大肠埃希菌中的流行有上升趋势. 为了有效控制细菌耐药, 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012年底,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要求和精神, 结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实际, 制定了小榄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谭周进, 教授, 湖南中医药大学
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临床出现了大量的多重耐药菌, 控制细菌耐药是全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科学合理地使用抗生素是有效控制细菌耐药的关键. 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抗生素是我们亟待研究的内容.
郭秀利和罗宏丽报道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干预后, 不合理用药比例、患者住院天数、用药时间、抗菌药物费用和住院总费用显著降低.
本院虽为基层医院, 2010年检验中心实验室通过了ISO15198评审, 使全院的信息化管理与国际接轨, 能利用信息化加强监测和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 且能及时准确地统计抗生素的使用率、使用强度和不合理使用率, 黄金岳和李丰年报导绝大多数基层医院尚未能利用信息化加强监测和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积极响应卫生部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结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实际, 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 对该方案的执行和实施取得初步成效, 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加强.
头孢菌素酶(AmpC酶): 根据Bush-Jacoby-Medeirors(B-J-M)最新分类法, β-内酰胺酶分为4组, 根据其氨基酸序列分为A、B、C、D 4种分子类别, AmpC酶为C类酶, 属于I组; 其可以由染色体介导, 也可以由质粒介导, 可分诱导型、结构型和质粒型等3种类型; AmpC酶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不敏感.
本文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实施前后基层医院消化内科E. coli的感染情况及耐药性进行了分析, 为该方案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依据, 同时也为抗菌药物等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编辑:郭鹏 电编:都珍珍
5. | 骆 成林, 呼 闯营, 殷 国建, 眭 振宇, 程 桂莲, 王 少峰. 产ESBLs细菌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腹水中的检测及其耐药性.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9;17:1567-1569. [DOI] |
14. | Shakibaie MR, Adeli S, Salehi MH. Antibiotic resistance patterns and 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 production among Acinetobacter spp. isolated from an intensive care Unit of a hospital in Kerman, Iran. Antimicrob Resist Infect Control. 2012;1:1. [PubMed] |
16. | Sacha P, Wieczorek P, Hauschild T, Zórawski M, Olszańska D, Tryniszewska E. Metallo-beta-lactamase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a novel mechanism resistance to beta-lactam antibiotics. Folia Histochem Cytobiol. 2008;46:137-142. [PubMed] [DOI] |
19. | Driffield K, Miller K, Bostock JM, O'Neill AJ, Chopra I. Increased mutability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 biofilms. 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08;61:1053-1056. [PubMed] [DO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