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回日期: 2004-07-25
接受日期: 2004-07-31
在线出版日期: 2004-08-15
目的: 研究湘潭制槟榔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关系.
方法: 首先随机对1 914例工矿、城市人口进行流行学调查, 了解嚼槟榔与上消化道症状的分布情况. 之后, 从上述1 914例中随机抽取105例无临床症状的人群分成食槟榔组55例, 不食组50例, 做血清抗H. pylori-IgG检查; 另外, 在内镜室对1 814例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随机分成嚼湘潭制槟榔实验组956例和不嚼者的对照组858例. 然后, 通过胃镜对每位患者进行镜下胃窦部取2-3块标本做尿素酶检测, 并进行实验室体外H. pylori 抑菌试验. 在临床上快速尿素酶、病理切片、涂片方法找H. pylori, 其中上述三项中两项为阳性者为H. pylori阳性, 共60例, 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 治疗组用湘潭制槟榔每日8-50 g, 对照组用传统三联(铋剂+氨苄青霉素+甲硝唑), 治疗2 wk, 停药后1 mo复查14C呼气试验.
结果: 流行学调查, 1 914例中嚼槟榔1 236例, 有上消化道症状的383例(占30.99%), 且有上消化道症状的人中有嚼槟榔后缓解的153例(占39.34%), 而不嚼槟榔者678例, 有上消化道症状的215例(占31.71%); 血清学调查, 嚼槟榔组55例中, 抗H. pylori-IgG阴性者43例(占78.18%)、阳性12例(占21.82%), 不嚼食50例抗H. pylori-IgG阴性者22例(占44%), 阳性28例(占56%). 另外, 内镜调查, 两组1 814例中, 实验组H. pylori阳性率26.46%, 对照组71.95%(P<0.005). 体外小剂量湘潭制槟榔对幽门螺旋杆菌有明显的杀灭作用. 临床60例H. pylori感染患者中, 治疗组30例, 其中17例H. pylori阴性(占56.67%), 对照组30例中H. pylori阴性21例(占70%), 两组对此无明显差异(P>0.05), 证明体内试验湘潭制槟榔与传统三联疗效基本相近.
结论: 湘潭制槟榔对幽门螺旋杆菌有很强的抑菌作用.
引文著录: 王恩湘, 张洪武, 李斌华, 殷成, 陈维顺, 成珍珍, 张佩华, 李明, 肖红, 张宁. 湘潭制槟榔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关系研究.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4; 12(8): 1997-2000
Revised: July 25, 2004
Accepted: July 31, 2004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15, 2004
N/A
- Citation: N/A. N/A. Shijie Huaren Xiaohua Zazhi 2004; 12(8): 1997-2000
- URL: https://www.wjgnet.com/1009-3079/full/v12/i8/1997.htm
- DOI: https://dx.doi.org/10.11569/wcjd.v12.i8.1997
近年, 国内外的研究已经证实,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与慢性胃炎(CG)、消化性溃疡(PU)复发、发展关系明确, 而且, H. pylori 也是胃MALT淋巴瘤的一个重要致病因子[1], 是胃癌的可能协同因子. 目前, 国内外学者都积极寻找根治H. pylori的方法, 湘潭人有嚼湘潭制槟榔(以下简称嚼槟榔)的习俗, 有文献报导槟榔有抑制H. pylori作用, 为了解湘潭制槟榔对H. pylori的作用, 我院从1996-07/2000-10,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检查、体外药敏及临床观察, 对湘潭制槟榔与H. pylori感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如下.
调查对象为调查嚼槟榔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分布情况, 我们在工矿、城市内随机抽查了1 914例, 对一般情况、是否有嚼槟榔的习惯、嚼槟榔时间、种类、及嚼槟榔与上消化道症状、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问卷调查, 登记于表. 根据是否嚼槟榔, 我们将1 914例分为两组: 实验组(嚼槟榔), 对照组(不嚼槟榔). 实验组1 236例, 男967例, 女269例; 年龄 18-65岁, (平均35岁). 对照组678例, 男216例, 女462例; 年龄 19-66岁, (平均37岁). 实验组与对照组以是否嚼槟榔作为区分, 每日嚼槟榔8 g以上归入实验组, 对于偶尔嚼槟榔者归入对照组(以下归类同此). 对于上消化道症状, 在调查之前1 a内出现上腹痛持续3 d以上, 并伴有嗳气、反酸、恶心、呕吐、腹胀、黑便症状中一项以上者即登记为有上消化道症状. 为调查嚼槟榔与H. pylori感染的关系, 我们在上述调查对象中, 抽取105例无上消化道症状的人, 根据是否嚼槟榔, 分成实验组(嚼槟榔), 对照组(不嚼槟榔). 实验组55例, 男42例, 女13例, 年龄25-55岁, (平均38.5岁); 对照组50例, 男34例, 女16例, 年龄26-54岁, (平均38.7岁). 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 两组均进行血清学检查(抗H. pylori-IgG), 并进行嚼槟榔量、 每日嚼食颗数的问卷调查, 作详细记录, 登记入表. 为调查湘潭制槟榔对H. pylori的作用, 我们于1996-07/1998-12, 在内镜室对1814例有消化道症状的城乡患者进行胃镜检查, 分成2组: 实验组(嚼槟榔)956例, 其中男651例, 女305例, 年龄17-71岁, (平均39.8岁). 对照组(不嚼槟榔)858例, 其中男588例, 女270例, 年龄17-75岁, (平均39.1岁), 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 1 814例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及尿毒酶试验之前, 均进行是否有嚼槟榔的习惯, 嚼槟榔的时间长短, 每日嚼槟榔颗数的询问调查, 并作详细登记. 在完成询问调查后, 再对受检者进行胃镜检查. 步骤: 在胃窦部取活检组织2-3块, 放置于福建三强公司生产的H. pylori快速诊断(SQH104)试剂孔内, 室温孵育30 min后观察变色情况, 2-3 孔均为阳性者为阳性, 否则为阴性. 为证实湘潭制槟榔对H. pylori感染的治疗作用, 在内镜室对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 采用日本富士能EG-200GP电子胃镜作胃镜检查, 并在胃窦部取黏膜2-3块分别做快速尿素酶试验(在室温下, 观察时间为30 min), 病理切片找H. pylori, 涂片查找H. pylori. 上述三项中两项阳性者即可列入观察病例, 我们从中选择了60例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嚼槟榔)及对照组(采用传统三联治疗)各30例. 实验组中男24例, 女6例, 年龄22-57岁, (平均38.5岁); 对照组中男29例, 女1例, 年龄16-63岁, (平均40.0岁). 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 实验组采用湘潭制槟榔每日8-50 g, 连续嚼服2 wk, 不用其他对H. pylori 有杀灭作用的药物; 对照组用传统三联(铋盐+氨苄青霉素+甲硝唑)3次/d, 连续服用2 wk. 两组均于停药后1 mo采用14C-呼气试验复查H. pylori.
将湘潭制槟榔(水取法)配制成3 kg/L的提取液(原药量). 采用K-B法(琼脂扩散法): (1)试剂配制: (a) 培养基: 取SKirrow培养基干粉适量, 按比例蒸馏水稀释, 高压消毒后, 然后加入羊血, 加入抗生素(万古霉素、多粘菌素、二性霉素B、TMP). (b)槟榔提取液的配制: 将槟榔提取液对比稀释为10个不同浓度, 并调节其PH值至6.5-7.5. (2)方法: (a) Hp菌种制备: 胃镜下胃黏膜活检, SKiirow培养基上微需O2培养出H. pylori后, 经生化鉴定(尿素酶试验阳性、触酶试验阳性、氧化酶试验阳性、硝酸盐还原试验阴性、葡萄糖试验阴性)及细菌染色(革兰氏染色阴性)确认, 并转种纯化后备用. (b)药敏方法: 将H. pylori菌种制成1 个麦氏单位浓度悬液, 接种在SKirrow培养基上, 用无菌打孔器在已转种 H. pylori的琼脂板上打孔, 孔径6 mm, 将不同浓度的槟榔稀释液按孔编号顺序加入到各孔内. 培养皿放入厌气培养箱内, 抽气换气, 使箱内保持5 mL/L O2, 100 mL/L CO2, 85 mL/L N2, 37 °C培养4-5 d.
湘潭制槟榔一般采用海南生长的新鲜槟榔果的壳制作而成, 首先洗干净、消毒、干燥, 然后, 用粮食酿造的酒泡30 min后干燥, 再切成两半(平均每半约8 g), 加入一些香料, 则成湘潭制槟榔.
统计学处理 根据问卷的结果以及胃镜检查结果及尿素酶试验结果, 比较二者结果, 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并进行分析.
问卷调查1 914例, 实验组1 236例, 其中853例(占69.01%)无消化道症状, 对照组678中463人(占68.28%)无症状, 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x2 = 0.07, P>0.5), 具有可比性.
105例血清学调查中, 实验组55例中, 抗H. pylori-IgG阳性者12例, 占21.82%, 对照组50例中, 抗H. pylori-IgG阳性者28例, 占56%. 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x2 = 335.7 826, P<0.005), 说明嚼湘潭制槟榔者H. pylori阳性率低, 间接说明湘潭制槟榔对H. pylori有杀灭作用.
1 814例患者中, 实验组956例: 其中Hp阳性者为253例, Hp阴性者703例, 阳性率26.46%; 对照组858例患者中, 其中Hp阳性者为596例, 阳性率为71.95%. 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x2 = 335.7 826, P<0.005), 说明湘潭制槟榔对HP有抑菌作用.
统计发现嚼槟榔1-5年时间, 每日量在1颗以上者有438例, 其中Hp阳性者123例, 阴性者315例, 阳性率28.08%, 嚼槟榔5年以上, 每日量在5颗以上者, 共有518例, 其中阳性者130例, 阴性者388例, 阳性率25.14%. 二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25). 说明嚼槟榔时间长短, 食嚼量多少与Hp感染抑菌作用无明显关系.
观察到以3 kg/L(原液)滴入孔周围(孔内槟榔原液量0.16 956 g)有5 cm的抑菌圈, 1/16浓度原液管孔(孔内槟榔原液量0.0 106 g)及加碱性制剂的1/64浓度原液周围有2.5 cm的抑菌圈, 再对倍稀孔周围有零星菌落生长.
统计发现嚼槟榔1-5年时间, 每日量在1颗以上者有438例, 其中 H. pylori阳性者123例, 阴性者315例, 阳性率28.08%, 嚼槟榔5年以上, 每日量在5颗以上者, 共有518例, 其中阳性者130例, 阴性者388例, 阳性率25.14%. 二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25). 说明嚼槟榔时间长短, 食嚼量多少与H. pylori感染抑菌作用无明显关系.
H. pylori阳性60例患者, 分为治疗组对照组, 各30例, 治疗组根除率为17例(56.7%), 对照组为21例(70.0%), 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说明: 单用湘潭制槟榔与传统三联抗H. pylori作用, 后者较前者稍强, 但基本相近.
H. pylori感染是引起胃炎、消化性溃疡及消化道肿瘤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 根除H. pylori也就成为我们治疗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一项重要措施, 也是预防消化道肿瘤发生的一种手段. 为此, 近年中国消化专家组提出了H. pylori根治方案[2-3], 同时也提出了开发中医药的治疗途径. 我们也研究了湘潭制槟榔与H. pylori的关系. 我们对工矿、城市自然人群的流行学调查, 结果显示, 1 914例中, 1 236例中383例有上消化道症状(占30.99%), 对照组678例中215例有上消化道症状(占31.70%), 从中看出, 嚼槟榔组的上消化道症状发生率较不嚼槟榔组略低, 但无统计学意义(P>0.5), 说明嚼槟榔与上消化道症状无关. 在我们血清学调查中, 被检105例均为上述流行学调查中的人群. 结果显示: 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05). 内镜下尿素酶测定H. pylori, 尿素酶检测其敏感比较特异性高, 适用于胃镜H. pylori调查[4], 结果显示, 两组的结果有明显差异(P<0.005). 综上所述, 说明槟榔有明显抑制H. pylori作用. 在实验室药敏试验中, 结果显示: 小剂量湘潭制槟榔对H. pylori有很强的抑菌作用; 体内试验中. 治疗组30例中有17例根除H. pylori (占56.7%), 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说明单用湘潭制槟榔与传统三联组疗效比较, 基本相近. 而明显高于甲硝唑3-20%, 氨苄青霉素的31%, 铋盐20%, 呋喃唑酮的44%, 克拉霉素的42-45% , 说明湘潭制槟榔单一用药效果较好, 对H. pylori的杀菌作用很强, 也为以后组成新的抗H. pylori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在临床上, 有时我们应用抗H. pylori的药物效果不是很理想, 这与H. pylori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有关[5,7]. 而一些中药对H. pylori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6]. 且我们通过在内镜室的观察、实验室以及临床疗效观察得出, 也证实了湘潭制槟榔对H. pylori感染有很强的杀灭作用, 其药理机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湘潭制槟榔PH值较高PH(6.5-7.5), 破坏H. pylori的生长环境, 使之不能正常生长; 湘潭制槟榔中的槟榔碱、槟榔次碱的生物作用, 致使菌体麻痹、中毒死亡; 湘潭制槟榔食法是嚼, 从而可刺激胃肠蠕动, 使之有效成分能充分渗入胃小凹中而发挥作用的缘故. 但是, 根据我们掌握的资料显示, 嚼槟榔可引起口腔黏膜白斑, 损伤牙釉质, 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 因此, 我们建议改进传统的槟榔生产工艺, 以减少嚼槟榔造成的不良反应, 或者通过进一步研究, 从槟榔中提取杀灭H. pylori的有效成分制成药品, 与其他的抗生素组合成新的治疗方案, 以根除H. pylori造福人类.
编辑: 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