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The Author(s) 2020. Published by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20-11-28; 28(22): 1112-1120
Published online 2020-11-28. doi: 10.11569/wcjd.v28.i22.1112
Published online 2020-11-28. doi: 10.11569/wcjd.v28.i22.1112
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及基于肠道菌群的药物研究策略
廖紫琼, 纪秋凤, 周本杰,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药学部 广东省深圳市 518107
廖紫琼, 2019年中山大学硕士, 药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肠道菌群与消化道疾病.
基金项目: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 No. 201604020033 ; 深圳市光明区卫生计生局中医药科研项目 , No. 2019B23 .
作者贡献分布: 本文主要由周本杰指导; 纪秋凤协助文献调研; 廖紫琼撰写完成.
通讯作者: 周本杰, 博士, 主任药师, 518107,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圳园路628号,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药学部. zhoubj163@163.com
收稿日期: 2020-05-06
修回日期: 2020-06-12
接受日期: 2020-09-28
在线出版日期: 2020-11-28
修回日期: 2020-06-12
接受日期: 2020-09-28
在线出版日期: 2020-11-28
Core Tip
核心提要: 肠道菌群被认为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发病机制的关键影响因素, 具有抵抗肠道菌群失衡和调节宿主基本生命活动和免疫反应的作用. 可富集益生菌或抑制有害菌的药物具有巨大的治疗IBD的潜力, 而利用人体菌群相关动物模型、粪便移植技术、多组学技术和微生物分子技术等可有效地阐明肠道菌群改变和药物治疗IBD的因果关系, 是未来IBD治疗药物研究的重点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