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
Copyright ©The Author(s) 2018. Published by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8-10-08; 26(28): 1645-1650
Published online 2018-10-08. doi: 10.11569/wcjd.v26.i28.1645
脂联素信号通路分子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构建不同时期的表达变化
刘浩, 时昭红
刘浩, 时昭红, 武汉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湖北省武汉市 430022
刘浩, 主治医师, 主要从事慢性肝病的防治研究.
基金项目: 武汉市卫生局临床医学科研资助项目, No. WX11C03.
作者贡献分布: 此课题由刘浩与时昭红设计; 研究过程由刘浩操作完成; 数据分析由刘浩与时昭红完成; 本论文写作由刘浩与时昭红完成.
通讯作者: 时昭红, 教授, 主任医师, 430022, 湖北省武汉市中山大道215号, 武汉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zhaohshi@126.com
电话: 027-85332319
收稿日期: 2018-08-04
修回日期: 2018-08-28
接受日期: 2018-09-07
在线出版日期: 2018-10-08
文章亮点
实验背景

随着近年来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目前已经成为我国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 因此NAFLD的防治逐渐成为医学工作者的研究热点.

实验动机

目前研究发现, 脂联素信号通路在NAFLD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脂联素信号通路分子在NAFLD进展的不同时期如何发挥作用, 目前仍然没有详细的论述.

实验目标

通过大鼠构建NAFLD模型, 研究脂联素及其下游信号通路分子AdipoR2、PPARα和AMPK在NAFLD形成过程中第4周末、第8周末、第12周末的表达变化, 探讨NAFLD的发病机制, 为寻找新的NAFLD防治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实验方法

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脂联素值变化, RT-PCR法检测大鼠肝脏AdipoR2、PPARα的mRNA结果, Western blot蛋白印记法检测肝脏AdipoR2、PPARα和磷酸化AMPK蛋白表达, 并对第4周末、第8周末、第12周末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 研究脂联素信号通路分子在NAFLD形成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实验结果

随着动物模型大鼠NAFLD的发生发展, 血清脂联素水平在第4周、第8周和第12周末逐渐降低, 肝脏AdipoR2、PPARα、磷酸化AMPK表达在第4周、第8周和第12周末逐渐减弱.

实验结论

脂联素信号通路活性逐渐降低可能是NAFLD形成的机制之一. 如能在NAFLD发生的中后期增强脂联素信号通路的活性, 则可能减轻NAFLD引起的肝细胞损伤, 对NAFLD起到预防作用.

展望前景

本课题可更加细致的研究脂联素信号通路分子在NAFLD进展过程中每周的表达变化, 这样得出的实验结果就更为详实可靠. 同时可加入对肝细胞凋亡动态变化的研究, 探讨在NAFLD形成过程中脂联素信号通路与肝细胞凋亡的关系, 进一步探讨NAFLD可能的发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