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Copyright ©The Author(s) 2018. Published by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8-07-18; 26(20): 1253-1258
Published online 2018-07-18. doi: 10.11569/wcjd.v26.i20.1253
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症状与病理类型相关性分析
郜永顺, 樊晓金, 黄晶晶, 张云飞, 陈鹏, 闫西忠, 孙建刚, 王依明
郜永顺, 樊晓金, 张云飞, 陈鹏, 闫西忠, 孙建刚, 王依明,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东院区胃肠外科 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郜永顺, 教授, 主任医师, 主要从事消化道肿瘤研究.
黄晶晶, 河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 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作者贡献分布: 主要实验、数据分析及文章起草由樊晓金完成; 病例选择与临床资料整理由黄晶晶、张云飞、陈鹏、闫西忠、孙建刚及王依明完成; 课题设计、文章修改及审阅由郜永顺完成.
通讯作者: 郜永顺, 教授, 主任医师,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龙湖中环与北三环交叉口,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东院区胃肠外科. gaoys@zzu.edu.cn
电话: 0371-66279151
收稿日期: 2018-05-07
修回日期: 2018-05-24
接受日期: 2018-06-02
在线出版日期: 2018-07-18
文章亮点
实验背景

原发性小肠肿瘤相对于消化道其他肿瘤发病率低, 恶性肿瘤在临床更为少见, 约在消化道恶性肿瘤1%-2%. 其临床表现无特殊性, 尤其早期临床表现不具典型性. 因其病理类型复杂多变、有效检查方式缺失, 使得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依然面临诊断困难、误诊漏诊率高、诊疗不规范及生存率低等诸多问题. 提高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诊断率、降低漏诊误诊率, 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验动机

通过对本研究单位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分析, 明确本地区该疾病特点, 拟提高原发性小肠肿瘤病理类型的初步及术前诊断率. 以便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提高患者生存率.

实验目标

通过对既往经手术及病理检验确诊的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拟明确临床特征与病理类型之间关系, 明确本研究单位原发性小肠肿瘤检查方法、确诊、误诊、漏诊率及明确该疾病目前的治疗方法. 旨在提高术前病理诊断率, 合理选择治疗方式, 改善患者预后.

实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 重点对比分析临床特征及病理类型关系.

实验结果

经分析发现原发性小肠肿瘤不同病理类型分析, 常见首发临床表现并不相同: 腹部包块是高危险度间质瘤患者最常见症状, 消化道出血是低中危险度间质瘤患者最常见症状, 腹痛是恶性淋巴瘤、息肉患者最常见症状, 腹胀是腺癌患者最常见症状. 本研究单位对该疾病主要诊断方法为CT, 初步确诊率为11.2%, 其中90.91%的患者为CT检查所明确. 通过患者首发临床表现, 结合不同病理类型影像学表现, 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提高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的诊断率及术前病理诊断率, 选择合适治疗方案, 提高生存率.

实验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临床特征及病理分析发现, 不同病理类型分析常见首发临床表现并不相同, 且本研究单位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主要检查手段是CT检查. 结合上述发现, 可在术前推断患者病理类型, 以便合理选择检查方式及治疗方案, 改善患者生存现状. 本研究通过不同病理类型对比分析, 将该疾病临床表现依据不同病理分型归类; 通过对检查方法分析, 进一步了解该疾病目前诊断率及误诊率. 通过分析发现可以通过患者临床表现, 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 在术前推断病理分型, 提高术前病理类型诊断率, 有望早期发现疾病, 使临床医生更合理的制定治疗方案, 改善患者预后.

展望前景

由于本研究的样本量相对较小, 研究单位单一, 选择病例时间跨度较小, 故研究结果可能存在局限性. 由于欠缺术后随访资料, 故未对患者进行生存分析, 这是本研究未来的研究方案. 通过对多研究中心的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进行随访, 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生存分析, 明确该疾病患者生存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