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online 2018-06-28. doi: 10.11569/wcjd.v26.i18.1095
修回日期: 2018-05-15
接受日期: 2018-05-19
在线出版日期: 2018-06-28
肝纤维化是由病毒、酒精、药物、毒物等各种损伤因素长期刺激肝脏引起炎症反应, 肝脏内的星状细胞活化, 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合成和降解失衡, 胶原纤维逐渐沉积的病理过程. 中医学虽无肝纤维化的概念, 但近几十年来中医对肝纤维化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根据"痰、瘀、虚"机理, 前期我们已经对化痰活血扶正全方进行研究, 结果显示该方能显著升高模型组大鼠的SOD活性、明显降低其MDA水平. 这表明: 化痰活血扶正方通过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自由基的过氧化反应, 可达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本研究是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化痰活血扶正全方及其拆方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在临床上, 很多病人在"血瘀、正虚"基础上兼有"痰"的症候, 因此我们以"痰、瘀、虚"基本病机理论为指导, 创立的"化痰活血扶正方"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疗效. 本研究将"化痰、活血、扶正"相结合, 对化痰活血扶正方及其拆方深入探讨, 探究其基本病机的现代生物学支持.
此项实验研究的主要目标为: 论证化痰活血扶正及拆方对肝功能的保护作用, 及其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实现本目标的意义: 对"化痰扶正活血方"不同药组抗肝纤维化的机制进行研究, 探讨"化痰法、活血化瘀法、扶正法"各自抗肝纤维化的主要作用靶点及其初步机制. 寻求其基本病机中"痰"、"瘀"、"虚"各自的细胞生物学支持, 深化中医学对肝纤维化"痰瘀互阻, 正气不足"基本病机理论的认识, 为肝纤维化从"痰、瘀、虚"论治提供实验依据.
对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组, 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低中高剂量化痰组、低中高剂量活血化瘀组、低中高剂量扶正组、低中高剂量化痰活血扶正组. 除正常照组外, 其余各组大鼠均腹腔注射4% TAA造模(具体方法详见正文). 造模开始次日, 开始予以上述各组中药药液灌胃, 阳性药物组给予水飞蓟宾灌胃(具体用量见正文), 每日1次, 用药8 wk. 观察治疗前后的肝功能(AST、ALT、TP、AIb、GLB)、肝纤维化指标(LN、COL4、HA).
从实验数据分析, 中药相关药组干预后, 治疗组与模型组疗效对照如下: 在肝功能的改善方面, 化痰组、活血化瘀组、化痰活血扶正组对降低AST、ALT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或P<0.001); 化痰中剂量组和化痰活血扶正高剂量组能显著升高TP, 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化痰中高组、扶正中高组、化痰活血扶正中高组能显著升高AIb, 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或P<0.001), 上述结论表明化痰法为代表的相应药组对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有显著疗效. 在改善肝纤维化方面, 化痰活血扶正高剂量组对肝纤维化三个指标(LN、COL4、HA)均能显著降低, 表明该药组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实验结果显示, 化痰活血扶正高剂量药组除能改善肝功能外, 还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而其他药组在综合疗效上则各有差异, 为抗肝纤维化从"痰、瘀、虚"论治提供了实验数据支持.
肝纤维化、肝硬化在祖国医学中属于"胁痛、积聚、臌胀"等范畴, 其病机: 本虚标实, 标为"痰、瘀", 故临床治疗多从"化痰、活血化瘀、扶正"方面着手. 本研究在实验室数据上有了一定的佐证, 但动物实验与临床病例中的疗效是否有差异, 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