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评
Copyright ©The Author(s) 2024. Published by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24-01-28; 32(1): 1-7
Published online 2024-01-28. doi: 10.11569/wcjd.v32.i1.1
生物标记物及探针在胃癌分子影像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汪晓宇, 姚德帆, 任刚
汪晓宇, 姚德帆, 任刚,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放射科 上海市 200092
汪晓宇, 学生, 胃癌的分子影像学诊断.
作者贡献分布: 本文综述由汪晓宇完成; 任刚和姚德帆校审.
通讯作者: 任刚, 教授, 主任医师, 200092, 上海市杨浦区控江路1665号,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放射科. rengang527@163.com
收稿日期: 2023-09-07
修回日期: 2023-10-10
接受日期: 2024-01-11
在线出版日期: 2024-01-28
Abstract

胃癌在世界范围内仍然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 其发病较为隐匿, 发现时已经处于晚期, 缺乏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法, 预后也较差. 如果胃癌能够实现早期诊断, 可以极大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然而目前传统的成像方式缺乏特异性与敏感性. 近年来, 分子成像技术蓬勃发展, 可以在细胞和分子水平对胃癌进行非侵入性地动态监测, 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评估疗效和预后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 本文就胃癌的生物标志物以及在各种成像模式下的分子探针做一综述.

Keywords: 胃癌; 分子影像; 生物标志物; 探针

核心提要: 胃癌发病比较隐匿, 大多数在诊断时已经处于晚期, 分子影像技术通过将分子探针与生物标志物靶向结合, 可以在细胞和分子水平实现非侵入性地早期诊断、动态监测疾病, 进行早期干预, 改善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