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评
Copyright ©The Author(s) 2022. Published by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22-08-28; 30(16): 693-700
Published online 2022-08-28. doi: 10.11569/wcjd.v30.i16.693
中医脾气虚证现代实质研究进展
刘婧, 乔波, 谭周进
刘婧, 乔波, 谭周进, 湖南中医药大学微生物教研室 湖南省长沙市 410208
刘婧,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中医药对脾胃病疗效的微生态机制的研究.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No. 81874460.
作者贡献分布: 本文综述由刘婧完成; 乔波和谭周进审校.
通讯作者: 谭周进, 教授, 410208,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学士路300号, 湖南中医药大学微生物教研室. tanzhjin@sohu.com
收稿日期: 2022-05-19
修回日期: 2022-06-13
接受日期: 2022-08-18
在线出版日期: 2022-08-28
Abstract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后天之本, 主运化、统血与升清, 是机体饮食消化吸收、水谷精微及津液输布的枢纽. 中医脾的功能由脾精、脾气、脾阴、脾阳等构成, 其中脾气由脾精所化, 具有运化水谷、输布津液、化生气血等作用, 脾气虚证以脾气不足, 运化失职为主要病机, 导致机体代谢紊乱及防御外邪能力下降, 以纳呆、食少、便溏及气虚症状为主要表现. 现代学者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 通过科学研究方法与技术, 结合动物实验与临床实践, 对脾气虚证的常见症状及本质开展广泛的研究. 本文基于中医学传统理论, 通过总结脾气虚在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免疫系统、运动系统等方面的症状表现探究脾气虚的内在机制, 并探讨脾气虚与各个系统之间的关联, 以期深入阐释脾气虚证的中医学实质, 加深对中医症候客观物质基础的认识, 同时为脾气虚证的现代实验研究以及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Keywords: 脾; 脾气虚; 消化; 免疫; 循环; 运动

核心提要: 脾气虚会导致消化、免疫、内分泌、血液循环和运动系统紊乱, 引起多系统和多器官功能衰弱, 通过总结归纳脾气虚发病机制, 了解脾气虚实质, 探索对症治疗与靶向治疗的结合对于中医实质研究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