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online 2020-11-08. doi: 10.11569/wcjd.v28.i21.1068
修回日期: 2020-08-15
接受日期: 2020-09-21
在线出版日期: 2020-11-08
大肠息肉(colorectal polyps, CRP)是临床常见病, 多发病, 治疗上主要依靠内镜下切除为主, 但术后易复发, 保守治疗CRP的药物临床应用及相关报道较少, 且疗效不理想. 本文通过探讨不同中医证型的大肠息肉与内镜下息肉形态学特点、病理分型之间的相关性, 再结合中医四诊, 从而精准辩证得出某一特定阶段CRP的中医证候类型并拟定出个体化的方药, 进而调整患者体质类型从而有效预防CRP术后复发, 以期减少腺瘤恶变, 临床优势明显.
探讨大肠息肉内镜下形态学特点、病理分型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 为中医药防治提供依据.
收集300例大肠息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调查研究, 记录中医四诊及内镜下大肠息肉大小、形态、数目、病变部位等信息, 确定中医证型, 分析并总结内镜下息肉形态学特点、病理分型与中医证型的相互关系及分布规律.
300例大肠息肉病理分型以腺瘤性息肉为主, 且腺瘤性息肉发生率与性别、职业、各年龄层、息肉大小、山田分型、息肉数量、发病部位等因素相关, 差异有显著性(P<0.05). 与CRP发生相关的中医证型中脾虚湿蕴证、大肠湿热证、寒湿阻滞证中息肉直径多<1 cm, 呈光滑形多发息肉为主, 多无蒂或亚蒂. 气滞血瘀证、血虚肠澡证、肝郁气滞证以1-2 cm息肉多见, 多呈颗粒形单发息肉, 多带蒂. 各中医证型与息肉数目多少、形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脾虚湿蕴证、大肠湿热证、寒湿阻滞证及肝郁气滞证中病理分型以管状腺瘤和增生性息肉多见, 其它证型以增生性息肉为主. 并发现腺瘤性息肉与非腺瘤性息肉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不同中医证型与大肠息肉数目多少、形态变化有关, 但不会影响息肉的大小及发病部位, 同时中医证型与病理类型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临床中可通过中医体质调摄预防大肠息肉的发生率及复发率, 为防治大肠息肉提供新思路.
核心提要: 本文通过探讨大肠息肉内镜下形态学特点、病理分型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 总结其与中医证型的分布特征, 对于部分不适合肠镜下切除或反复发作的患者, 结合其辨证分型规律进行中医药干预, 治疗予以健脾理气、清热化湿、温阳散寒、养血润燥、行气活血等治则辨证施治, 将有效改变息肉的生长内环境, 提高机体免疫力, 阻断了腺瘤癌变的可能性. 也提出大肠息肉不同证型中医药防治策略,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