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回日期: 2020-06-11
接受日期: 2020-07-05
在线出版日期: 2020-07-2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在全球范围内蔓延, 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 部分患者合并明显的消化系统表现, 甚至仅表现为消化系统症状. 因此, 明确COVID-19患者的消化系统表现及其规律, 具有重要意义.
探讨我院350例COVID-19住院患者消化系统表现, 为COVID-19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及参考.
回顾性分析武汉市第四医院COVID-19住院患者资料, 如一般情况、起始症状、疾病危重程度、消化系统症状、肝功能指标等. 对COVID-19非危重组及危重组患者的消化系统症状、肝功能指标进行比较. 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中位数检验、连续性校正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
350例患者均为COVID-19确诊患者, 男性176例(50.3%), 女性174例(49.7%); 年龄范围17-94岁, 中位年龄59岁; 非危重组254例(72.6%), 危重组96例(27.4%). 首发症状以发热、干咳、乏力、胸闷等为主. 262例(74.9%)出现发热, 189例(54.0%)患者出现干咳, 237例(67.7%)出现乏力, 195例(55.7%)出现胸闷, 212例(60.6%)出现纳差. 79例(22.6%)患者出现消化系统症状, 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腹痛等症状. 42例(12.0%)患者出现腹泻, 48例(13.7%)患者出现呕吐, 3例(0.9%)患者出现腹痛. 5例(1.4%)患者以单纯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 150例(42.9%)患者出现肝功能指标异常(ALT、AST、TBIL、DBIL至少一项升高), 其中73例(20.9%) ALT升高, 98例(28.0%) AST升高, 60例(17.1%) DBIL升高, 27例(7.7%) TBIL升高. 此外, 275例(78.6%)血白蛋白(ALB)浓度降低. 非危重组患者出现消化系统症状的比率(52/254, 20.5%)与危重组患者(27/96, 28.1%)相比,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2.334, P>0.05). 非危重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异常比率(87/254, 34.3%)与危重组患者(63/96, 65.6%)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28, P<0.05). 非危重组ALB降低的比率(182/254, 71.7%)与危重组(93/96, 96.9%)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χ2 = 26.322, P<0.05). 无论是非危重组, 还是危重组, 肝功能指标升高多数不超过2ULN, ALB降低多数在30-40 g/L范围. 腹泻组ALB降低的比率(39/42, 92.9%)与非腹泻组(236/308, 76.6%)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5.785, P<0.05). 不同白蛋白浓度分组之间的发病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COVID-19住院患者部分合并消化系统症状, 以腹泻、呕吐症状较常见, 少数患者以单纯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 易于误诊. 部分COVID-19患者合并肝损伤, 多数轻微, 无肝衰竭发生, 提示新型冠状病毒可能对肝脏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非危重组与危重组相比, 消化系统症状的发生率总体相近, 但是危重组肝功能指标异常发生率及异常程度更高. COVID-19患者多数可出现血白蛋白浓度降低, 腹泻患者更容易出现血白蛋白浓度降低. 以上结论有助于临床医生加深对该疾病的认知, 并提高治疗水平.
核心提要: 部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患者合并消化系统表现, 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 以及肝功能指标异常. COVID-19患者合并的肝损伤多数轻微, 未见肝衰的发生. 非危重组与危重组相比, 消化系统症状的发生率相近, 但是危重组肝功能指标异常发生率及异常程度更高, 提示COVID-19患者的肝功能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COVID-19患者多数可出现血白蛋白降低, 考虑主要与发热、食欲下降、腹泻相关, 与肝损伤、发病时间无明显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