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回日期: 2019-07-05
接受日期: 2019-08-09
在线出版日期: 2019-08-28
消化内科接诊的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患者较多且临床诊治较复杂, 因此在总结患者临床特征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尤为重要. 而随着内镜技术的广泛使用, 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疗效已大大提高, 通过总结临床诊疗经验为今后提高临床诊疗疗效有重要意义.
探讨超声内镜下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submucosal lesions, SML)的临床特征及内镜下治疗效果.
选择2015-01/2017-02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消化内科接诊的320例SML患者, 行超声内镜检查, 分析病变部位、病种分布情况、病变来源层次、病变来源部位、病变大小以及内镜下治疗情况.
320例患者中病变主要位于胃, 占53.75%, 其次为食管, 占39.69%, 十二指肠和贲门分别占4.38%、2.19%; SML病种常见的为平滑肌瘤、间质瘤、异位胰腺; 食管病变主要源自黏膜肌层, 其次为固有肌层; 十二指肠病变主要源自黏膜下层; 贲门病变主要源自黏膜肌层、固有肌层; 胃病变主要源自固有肌层、黏膜下层; 食管病变主要类型为平滑肌瘤, 贲门为间质瘤、平滑肌瘤, 十二指肠主要为囊肿, 胃病变主要类型为间质瘤、异位胰腺; 各病种病变大小主要集中在3cm及以下; 320例患者中接受内镜治疗128例(40.00%), 其中行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56例(43.75%), 内镜3/4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ubmucosal tunnel endoscopic resection, STER)4例(3.13%), 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68例(53.13%); ESD组病灶分布主要为胃, EMR组和STER组均为食管,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ESD组和STER组病变层次主要为固有肌层, EMR组病变层次主要为黏膜肌层,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ESD组病变多为1-3 cm, EMR组主要集中在<1 cm, 而STER组病变均为<1 cm,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组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超声内镜判断病变层次与手术符合例数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超声内镜下SML较常见的是平滑肌瘤、间质瘤、异位胰腺, 病变多发生于胃, 尤其是胃窦; 病变起源层次多为固有肌层、黏膜肌层、黏膜下层, 各病变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病变大小主要集中在3cm及以下; EMR与ESD是SML治疗SML常用术式, 各术式适用于病变层次、病变大小有一定的差异.
核心提要: 本文立足于320例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submucosal lesions, SML)患者临床资料, 通过对SML临床特征进行汇总分析, 总结SML临床特征, 探讨内镜治疗疗效, 分析内镜下不同治疗方式在SML患者中的应用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