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Copyright ©The Author(s) 2019. Published by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9-07-28; 27(14): 907-912
Published online 2019-07-28. doi: 10.11569/wcjd.v27.i14.907
肠道产丁酸菌防治炎症性肠病的机制研究进展
陈映宇, 毛联智, 刘华缓, 孙素霞
陈映宇, 毛联智, 刘华缓, 孙素霞,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 广东省广州市 510515
陈映宇, 本科生, 主要从事防治炎症性肠病的动物实验研究.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 No. 81773429.
作者贡献分布: 本文综述由陈映宇、毛联智及刘华缓完成; 孙素霞负责校审.
通讯作者: 孙素霞, 副教授, 510515,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广州大道北1838号,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 suxiasun@hotmail.com
电话: 020-61648309
收稿日期: 2019-05-07
修回日期: 2019-06-10
接受日期: 2019-07-15
在线出版日期: 2019-07-28
Abstract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组难以控制的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 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 近年来, 亚洲国家的IBD发病率明显上升, 尤其是在我国. 最近的研究中发现IBD患者体内存在肠道产丁酸菌数量和构成的改变, 提示产丁酸菌与IBD的发生和发展存在一定联系. 本综述着重介绍了产丁酸菌通过产生丁酸及丁酸盐发挥的抗炎作用, 以及Roseburia intestinalis, 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Clostridium butyricum三种产丁酸菌通过菌体本身的结构和免疫特性发挥的抗炎作用. 这些机制的发现可为防治IBD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线索.

Keywords: 肠道菌群; 产丁酸菌; 炎症性肠病; 丁酸

核心提要: 近年来, 有研究发现肠道产丁酸菌数量和构成的变化与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 除了产生丁酸和丁酸盐外, 部分产丁酸菌还可以通过菌体结构和自身免疫特性发挥抗IBD作用. 本文就肠道产丁酸菌防治IBD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