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评
Copyright ©The Author(s) 2017. Published by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7-09-18; 25(26): 2315-2321
Published online 2017-09-18. doi: 10.11569/wcjd.v25.i26.2315
核素示踪技术在胃肠功能评价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王荣福, 陈雪祺
王荣福, 陈雪祺,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科 北京市 100034
王荣福, 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临床核医学与分子核医学的应用与研究.
作者贡献分布: 本文由王荣福与陈雪祺共同撰稿; 王荣福负责审阅; 陈雪祺负责文献汇总.
基金项目: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基金资助项目, No. 2011YQ03011409; 十二五国家支撑计划基金资助项目, No. 2014BAA03B03.
通讯作者: 王荣福, 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100034, 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大街8号,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科. rongfu_wang@bjmu.edu.cn
电话: 010-83572594
收稿日期: 2017-03-28
修回日期: 2017-06-04
接受日期: 2017-06-12
在线出版日期: 2017-09-18
Abstract

在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像学评估手段中, 利用核素示踪技术所进行的胃肠动力评估具有安全性、非侵入性、可重复性、符合生理状况等特点, 因此具有特定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尤其是胃排空功能测定, 作为评价胃动力的"金标准", 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应用价值. 本文将重点对胃排空功能测定、小肠通过功能测定、结肠通过功能测定在临床胃肠功能评价的应用及进展进行述评.

Keywords: 核素示踪技术; 胃排空功能测定; 小肠通过功能测定; 结肠通过功能测定; 胃肠功能障碍

核心提要: 胃排空功能测定, 近几十年来始终作为评价胃动力的"金标准", 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应用价值. 同样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开展的小肠通过功能测定及结肠通过功能测定应用虽不如胃排空功能测定广泛, 但在临床中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近年来, 在原有胃肠功能评价的基础上, 国内外学者及临床专家就核素示踪技术检查开展的方法、图像判读及临床应用进行了更为细致和标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