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The Author(s) 2016. Published by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肠道乳糖酶在小儿腹泻诊疗中的意义
邓艳玲, 舒兰,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7
刘又嘉, 谭周进, 湖南中医药大学微生物教研室 湖南省长沙市 410208
谭周进,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中医药微生态学的研究.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No. 81573951.
作者贡献分布: 本文综述由邓艳玲与刘又嘉完成; 谭周进与舒兰审校.
通讯作者: 谭周进, 教授, 410208, 湖南省长沙市含浦科教园区学士路300号, 湖南中医药大学微生物教研室. tanzhjin@sohu.com
电话: 0731-85381154
收稿日期: 2015-12-15
修回日期: 2015-12-28
接受日期: 2016-01-06
在线出版日期: 2016-02-18
修回日期: 2015-12-28
接受日期: 2016-01-06
在线出版日期: 2016-02-18
Abstract
乳糖酶是一种双糖酶, 肠道乳糖酶来源于动物及肠道微生物, 通常存在于哺乳动物小肠黏膜微绒毛膜表面, 在肠道内容物中也有分布. 研究表明, 大多数肠道有益菌都有产生乳糖酶的能力, 然而人群中普遍缺乏乳糖酶, 且乳糖酶缺乏(lactase deficiency, LD)与小儿腹泻密切相关. 当LD或者乳糖酶活性受到抑制, 小儿易出现腹胀、肠痉挛、腹泻等症状, 久之易致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等. 临床上通过调整肠道乳糖酶活性来治疗小儿腹泻, 并将乳糖酶活性及乳糖的检测用于临床诊断.
Keywords: 肠道乳糖酶; 小儿腹泻; 中医药治疗; 益生菌; 临床诊疗
核心提示: 肠道乳糖酶缺乏主要原因是乳糖酶基因关闭, 且对于乳糖酶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所以在基因水平的基础上对乳糖酶进行调控, 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目前人类广泛关注的乳糖酶制剂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固定化、生产低聚糖以及使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乳糖酶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