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online 2016-06-28. doi: 10.11569/wcjd.v24.i18.2875
修回日期: 2016-05-26
接受日期: 2016-06-06
在线出版日期: 2016-06-28
目的: 探讨胆宁片对实验性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治疗作用.
方法: SD♂大鼠53只, 首先随机分为2组, 正常饲料组10只、高脂肪饲料组43只. 通过高脂饲料喂养的方式复制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 4 wk造模结束后, 处死10只正常饲料组和3只高脂饲料组大鼠, 观察模型复制情况. 确定模型复制成功后, 将剩余高脂肪饲料组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胆宁片组、绞股蓝组、多烯磷脂酰胆碱组. 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生理盐水、胆宁片及各组对应的药物. 连续给药4 wk后处死各组大鼠, HE染色法观察病理变化, 生化法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 ELISA法测定肝组织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的含量, 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 SDH)的含量.
结果: 治疗结束后, 与模型组比较, 治疗各组大鼠肝脏病理学改变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与模型组比较, 各治疗组大鼠血清中的血脂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1), 各治疗组肝组织TNF-α、TGF-β1含量下降(P<0.01)、SDH含量升高(P<0.01). 胆宁片在降低TNF-α、TGF-β1含量、提高SDH方面与多烯磷脂酰胆碱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 但优于绞股蓝组(P<0.05).
结论: 胆宁片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有治疗作用.
核心提示: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传统治疗方案虽有一定的效果, 但不能从根本上控制血脂, 且不能有效改善肝区不适、乏力、腹胀等不典型症状. 实验中, 胆宁片能有效降低模型组大鼠血脂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 提高琥珀酸脱氢酶含量, 因此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效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