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online 2015-06-28. doi: 10.11569/wcjd.v23.i18.2880
修回日期: 2014-12-04
接受日期: 2015-01-09
在线出版日期: 2015-06-28
目的: 克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 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 GGT)基因, 实现GGT基因在人胃癌上皮细胞SGC-7901中的表达和定位.
方法: 本实验从胃癌患者胃黏膜组织中分离培养获得H. pylori, 提取其基因组DNA, 对GGT基因进行PCR扩增, 将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融合GGT基因全长序列和成熟肽序列, 克隆进pcDNA3质粒中, 观察GGT基因表达后在人胃癌上皮细胞SGC-7901中的定位, 观察SGC-7901细胞形态、生长以及运动性的变化. 推测其可能诱导细胞凋亡的途径.
结果: pcDNA3-GGT-EGFP质粒转染SGC-7901细胞后, 在SGC-7901细胞中表达外源基因, 在显微镜下可见转染的细胞产生明显的病变, 细胞由梭形变成圆形、变大、胞核扩大. 转染60 h后, 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 发现荧光信号主要集中在细胞质中.
结论: 成功克隆了GGT基因, 经酶切和测序验证正确, 成功构建了pcDNA3-GGT-EGFP质粒.
核心提示: 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 GGT)是一种催化肽基转移作用的酶, 这种酶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 在谷光苷肽的新陈代谢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GGT也具有相似的特点. 但是H. pylori GGT的成熟过程不十分清楚. 我们利用GFP融合GGT基因全长序列和成熟肽序列, 克隆进pcDNA3质粒中, 在显微镜下可见转染的细胞产生明显的病变, 细胞由梭形变成圆形、变大、胞核扩大, GGT基因表达后主要集中在人胃癌上皮细胞的细胞质中. 结合相关报道, GGT基因表达的蛋白可能主要定位在线粒体上发挥作用, 参与程序性细胞死亡, 与胃癌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为进一步研究GGT基因与胃癌发生的具体信号通路提供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