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回日期: 2014-01-13
接受日期: 2014-01-24
在线出版日期: 2014-03-18
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 AFP)在肝癌发生过程中所起的生物学作用一直是个谜. 由于其是肝癌细胞高特异性表达的蛋白质, 临床上作为诊断肝癌的金标准, 但是AFP在肝癌发生过程如何发挥作用并不清楚. 最近作者的研究发现,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诱导肝细胞恶性转化的过程, 优先激活AFP基因表达; 而且AFP通过抑制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蛋白(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活性促进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3-kinase)/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等生长信号途径; 笔者研究也发现AFP具有信息调控分子样作用, AFP不仅能与维甲酸受体-β(retinoic acid receptor-beta, RAR-β)结合, 阻遏RAR-β进入细胞核内调节靶基因的表达, 同时也能抑制Caspase3的活性, 阻断凋亡信号的传递. 靶向抑制AFP表达能增加肝癌细胞对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和全反式维甲酸(all trans retinoid acid)的敏感性. 提示AFP不仅有驱动肝细胞恶性转化的生物学作用, 而且其还具有抗凋亡诱导的功能. 新发现AFP的这些功能, 预示其是肝细胞恶性转化的先锋因子以及肝癌细胞耐药的新靶点, 为肝癌的生物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核心提示: 该文综述了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 AFP)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生物学作用与机制研究的最新成果, 显示AFP不仅有驱动肝细胞恶性转化的生物学作用, 而且其还具有抗凋亡诱导的新功能, 所以研究AFP对肝细胞恶性转化信号的调控作用以及对癌基因表达的调节机制是探索AFP发挥其驱动肝癌细胞恶性行为的生物学作用的关键问题, 也是利用AFP作为治疗肝癌新靶点的前期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