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经验
Copyright ©The Author(s) 2014. Published by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4-01-28; 22(3): 444-449
Published online 2014-01-28. doi: 10.11569/wcjd.v22.i3.444
人大肠癌癌旁不同部位组织架构及相关分子差异
苏孟, 文彬, 胡丰良, 刘金元
苏孟, 文彬, 胡丰良, 刘金元, 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 广东省广州市 510405
苏孟, 2011年广州中医药大学在读硕士, 主要从事大肠癌早期分子机制及中药干预的研究.作者贡献分布: 此课题由文彬负责设计; 苏孟负责操作与完成论文的撰写; 胡丰良提供组织样本; 刘金元负责免疫组织化学数据的采集.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No. 81173257.
通讯作者: 文彬, 研究员, 510406, 广东省广州市机场路12号, 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 wen_bin2013@163.com
电话: 020-36585077
收稿日期: 2013-11-18
修回日期: 2013-11-30
接受日期: 2013-12-04
在线出版日期: 2014-01-28
Abstract

目的: 观察在距大肠癌3个不同部位的癌旁组织隐窝微架构的变化及其相关上皮细胞特征分子E-cadherin和PAR-3表达分布差异. 检测E-cadherin、PAR-3在距大肠癌病灶不同距离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差异, 探讨其对大肠癌发生的意义.

方法: 从距离大肠癌病灶近端10、5、2 cm处获取组织样本, 并分别命名为1、2、3号位组织样本, 观察3个部位组织隐窝微架构变化规律, 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半定量法Western blot检测1、2、3号位组织E-cadherin、PAR-3表达分布变化.

结果: 随着距离肿瘤病灶越来越近, 组织隐窝微架构破坏(隐窝微架构不整齐, 上皮缺损)愈来愈明显, 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实验表明, 随着组织越来越靠近病灶, 上皮细胞表面E-cadherin和PAR-3表达量依次递减, 分布由细胞膜转向细胞浆愈来愈明显.

结论: 在大肠癌组织中, 越靠近病灶的癌旁组织, 隐窝微架构的变化越明显, 甚至完全消失, 而隐窝上皮细胞中E-cadherin和PAR-3表达也逐渐减弱, 且分布由细胞膜逐渐转向细胞浆.

Keywords: E-cadherin; PAR-3; 隐窝; 大肠癌; 癌旁组织

核心提示: 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组织结构的重塑密切相关. 观察距离肿瘤不同距离部位组织结构变化及上皮细胞表面特征分子E-cadherin和PAR-3不同部位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差异, 探讨其与组织微架构变化的关系, 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