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
Copyright ©The Author(s) 2014. Published by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4-08-18; 22(23): 3388-3395
Published online 2014-08-18. doi: 10.11569/wcjd.v22.i23.3388
脐血单个核细胞输注治疗大鼠肝硬化模型后肝脏基因表达谱的变化
张海燕, 明奕, 刘小盾, 臧传宝, 迟令龙, 李栋
张海燕, 明奕, 刘小盾, 臧传宝, 迟令龙, 李栋, 山东省脐血造血干细胞库 山东省济南市 250100
李栋,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低温研究室 山东省济南市 250012
张海燕, 主管技师, 主要从事肝硬化的相关研究.
基金项目: 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资助项目, No. 2012ZD023; 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基金资助项目, No. 2013GSF11812.
作者贡献分布: 此课题由李栋与张海燕设计; 研究过程由张海燕、明奕、刘小盾、臧传宝、迟令龙及李栋共同完成; 数据分析由张海燕、明奕及李栋完成; 本文撰写由张海燕与李栋共同完成.
通讯作者: 李栋, 副教授, 250012,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开发区出口加工区港兴三路1109号, 山东省脐血造血干细胞库. lidong73@sdu.edu.cn
电话: 0531-88890580
收稿日期: 2014-02-19
修回日期: 2014-03-24
接受日期: 2014-04-02
在线出版日期: 2014-08-18
Abstract

目的: 研究采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human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 CB-MNC)治疗肝硬化大鼠后, 其肝细胞中基因表达的变化.

方法: 首先分离CB-MNC, 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其CD34+细胞含量; 然后利用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 CCl4)联合乙醇方法建立大鼠肝硬化模型, 将CB-MNC通过尾静脉注射对肝硬化大鼠进行治疗, 通过血清学检测和组织学染色证明其治疗效果; 提取肝脏RNA, 进行表达谱芯片杂交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血清学检测表明应用CCl4和乙醇造模后, 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显著升高(P<0.05). 组织病理学染色结果表明大鼠肝硬化模型制作成功. 与对照组相比, CB-MNC治疗可以显著地降低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转肽酶(P<0.05), 且肝脏形态好转, 肝细胞坏死和脂肪病变减少. 基因芯片分析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脐血单个核细胞调节了蛋白异源三聚化、氧化去甲基化、焦点黏连、白细胞跨内皮迁移、细胞外受体相互作用、补体凝血和P450对外源物代谢等相关基因.

结论: CCl4和乙醇混合法可以成功建立大鼠肝硬化模型, 而CB-MNC治疗可以显著地改善肝损伤. 在CB-MNC治疗肝硬化逆转肝损伤的过程中, 可能通过上调了补体凝血相关基因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信号通路, 下调焦点黏连、白细胞跨内皮迁移和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等相关基因发挥治疗作用.

Keywords: 人脐血单个核细胞; 肝硬化; 基因表达谱; 细胞治疗

核心提示: 本文利用基因芯片阐释脐血单个核细胞在治疗大鼠肝硬化过程中, 通过上调补体凝血系统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s)信号通路表达, 下调白细胞跨内皮迁移、焦点黏连和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等相关基因表达, 从而降低炎症反应, 抑制胶原沉着和肝星形细胞活化, 修复肝脏的凝血和免疫功能等方面改善肝脏纤维化程度, 修复肝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