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经验
Copyright ©The Author(s) 2013. Published by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3-08-28; 21(24): 2470-2474
Published online 2013-08-28. doi: 10.11569/wcjd.v21.i24.2470
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急性麻痹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康春博, 刘金洪, 李旭斌, 林大鹏, 叶博, 李小伟, 陈秀峰, 刘庆良, 张鹏, 李铎
康春博, 刘金洪, 李旭斌, 林大鹏, 叶博, 李小伟, 陈秀峰, 刘庆良, 张鹏, 李铎, 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 航天中心医院微创胃肠外科 北京市 100049
康春博, 教授, 副主任医师, 主要从事胃肠疾病的临床研究工作.
作者贡献分布: 本文由康春博、刘金洪、李旭斌、林大鹏、叶博、李小伟、陈秀峰、刘庆良、张鹏及李铎共同完成.
通讯作者: 李铎, 主任医师, 100049, 北京市海淀区玉泉路15号, 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 航天中心医院微创胃肠外科普通外科. leeduo@hotmail.com
电话: 010-59972007
收稿日期: 2013-06-26
修回日期: 2013-08-12
接受日期: 2013-08-18
在线出版日期: 2013-08-28
Abstract

目的: 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急性麻痹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11/2013-03 48例急性麻痹性肠梗阻患者, 其中21例(治疗组, n = 21)在胃镜引导下将(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放置空肠上端后行胃肠减压治疗; 27例(对照组, n = 27)以传统的鼻胃管行常规胃肠减压治疗.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胃肠引流量、腹围减少、减压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导管阻塞率、死亡率.

结果: 治疗组引流量、腹围减少(926 mL±243 mL, 12.6 cm±4.1 c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37 mL±107 mL, 5.4 cm±3.5 cm, P<0.05). 治疗组的导管阻塞率、气液平面消失时间、住院时间(4.8%, 8.3 d±3.9 d, 12.1 d±4.8 d )明显低于对照组(40.7%, 13.4 d±5.6 d, 17.5 d±6.1 d, P<0.05). 两组患者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4.76% vs 7.40%, P>0.2).

结论: 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对急性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效果确切, 优于传统的鼻胃管.

Keywords: 麻痹性肠梗阻; 经鼻型肠梗阻导管

核心提示: 采用胃镜直视下放置肠梗阻导管, 成功率高, 操作时间短, 插管成功后不用反复在X线下调整导管的位置与深度, 并可避免给患者及操作者带来放射线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