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Copyright ©The Author(s) 2013. Published by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3-07-08; 21(19): 1797-1802
Published online 2013-07-08. doi: 10.11569/wcjd.v21.i19.1797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经治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徐庆年, 杨宗国, 陆云飞, 陈晓蓉
徐庆年, 杨宗国, 陆云飞, 陈晓蓉,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上海市 201508
徐庆年, 副主任医师, 主要从事急慢性肝胆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的研究.
基金项目: 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基金资助项目, No. 2012ZX10004301004.
作者贡献分布: 徐庆年与杨宗国对此文所做贡献均等; 此课题由徐庆年与陈晓蓉设计; 研究过程由徐庆年、陈晓蓉与杨宗国操作完成; 数据提取与分析由杨宗国与陆云飞完成; 本论文写作由徐庆年与杨宗国完成.
通讯作者: 陈晓蓉, 主任医师, 201508, 上海市金山区漕廊公路2901号,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xiaorong3chen@163.com
电话: 021-37990333
收稿日期: 2013-04-26
修回日期: 2013-05-19
接受日期: 2013-05-25
在线出版日期: 2013-07-08
Abstract

目的: 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nterferon, pegIFN)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经治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 CHC)患者的病毒学应答及安全性.

方法: 根据CHC患者经治方案的不同分组, 分析再次以pegIFN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后的病毒学应答: 快速病毒学应答(rapid virologic response, 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arly virologic response, 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nd-of-treatment virologic response, ETR)、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 response, SVR)、复发率及中止治疗比率, 并分析影响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

结果: (1)既往采用pegIFN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经治患者, 再次以该方案治疗后获得RVR、EVR、ETR、SVR的比率相对偏低(分别为21.1% vs 40.5%, 26.3% vs 43.2%, 47.4% vs 56.8%, 31.6% vs 46.0%), 与IFN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2)既往以pegIFN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经治患者, 再次以该方案治疗后的复发率相对较高, 但与IFN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3.3% vs 19.0%, P>0.05); (3)经治CHC患者获得ETR可能为其获得SVR的有利因素(OR = 20.43, P = 0.004).

结论: 对经治CHC患者再次采用pegIFN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仍可取得相对有效的病毒学应答, 既往以pegIFN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的经治CHC患者, 不支持继续以相同方案抗病毒, 获得ETR可能为该部分患者获得SVR的有利因素.

Keywords: 聚乙二醇干扰素; 利巴韦林; 经治; 慢性丙型肝炎; 回顾性分析

核心提示: 经治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 CHC)患者是难治性CHC之一. 对于经治CHC患者的再治疗是目前值得关注的研究热点. 本论文回顾性分析该人群再次以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nterferon)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后的病毒学应答及复发率, 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医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