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online 2013-05-08. doi: 10.11569/wcjd.v21.i13.1226
修回日期: 2013-03-28
接受日期: 2013-04-18
在线出版日期: 2013-05-08
目的: 评价戊己丸不同配伍方对炎症后肠易激综合征(post-infectious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PI-IBS)模型大鼠结肠运动功能的作用, 并从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角度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乙酸灌肠加束缚应激建立PI-IBS大鼠模型, 应用戊己丸不同配伍方进行干预, 应用BIOPAC MP150型多导生理记录仪描记大鼠结肠运动曲线, 计算结肠运动指数和运动指数变化率, 同时利用高效液相法检测血清、结肠、海马、下丘脑和额叶中5-HT的含量及5-HT转化率, 甲苯胺蓝染色法计算结肠肥大细胞数目和脱颗粒率.
结果: 经戊己丸治疗后, 中、高剂量组PI-IBS模型大鼠结肠运动指数(1770.10、1504.97、1700.64、1467.22 vs 2112.15) 和运动指数变化率(68.10、40.16、59.97、 39.33 vs 104.69)均显著下降(P<0.01). 结肠组织中5-HT含量显著下降(3493.38、2640.41、2086.08、3255.63、2688.69、2129.13 vs 4168.36), 血清中5-HT转化率(3.20、4.60、6.61、2.86、3.40、4.05 vs 2.08)明显升高(P<0.05, P<0.01). 中、高剂量组中枢边缘系统中5-HT含量(243.16、295.03、250.28、303.61 vs 124.42; 303.51、397.30、339.94、353.02 vs 198.58; 260.87、302.75、254.65、298.92 vs 166.71)显著升高(P<0.01), 5-HT转化率(134.69、98.61、130.57、95.87 vs 281.91; 209.43、184.55、189.56、186.75 vs 262.01; 109.36、86.52、115.41、88.47 vs 268.36)明显下降(P<0.05, P<0.01). 结肠黏膜肥大细胞数目(6.40、5.11、6.48、5.57 vs 10.47)和脱颗粒率(23.81、17.94、23.25、19.19 vs 34.10)亦明显下降(P<0.01).
结论: 戊己丸不同配伍方改善PI-IBS模型大鼠结肠运动功能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5-HT含量及肥大细胞的异常状态, 从而调节脑-肠轴功能实现的.
核心提示: 通过研究戊己丸不同配伍方对炎症后肠易激综合征(post-infectious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模型大鼠结肠运动功能的作用, 并基于结肠和大脑边缘系统中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的变化探讨其作用机制. 证实戊己丸通过调节脑-肠轴功能改善模型大鼠结肠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