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
Copyright ©The Author(s) 2012. Published by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2-07-08; 20(19): 1713-1719
Published online 2012-07-08. doi: 10.11569/wcjd.v20.i19.1713
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对肝星状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
罗显克, 陆正峰, 姜海行, 覃山羽, 陈国忠
罗显克,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消化内科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530021
陆正峰, 陈国忠,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530021
姜海行, 覃山羽,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530021
罗显克, 主治医师, 硕士, 留学德国, 从事消化专业10余年, 主要研究方向为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纤维化机制的研究; 此外对消化系各种疾病的诊治有较高的造诣, 尤其在重症肝炎及肝硬化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 内镜方面擅长胃肠道出血以及肝胆管梗阻性黄疸的内镜介入性诊治.
基金项目: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No. 0897008.
作者贡献分布: 此课题由罗显克、陆正峰及姜海行设计; 研究过程和数据分析由罗显克、陆正峰、覃山羽及陈国忠操作完成; 本论文写作由罗显克完成.
通讯作者: 姜海行, 教授, 博士生导师, 530021,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双拥路6号,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jihaxi@263.net
电话: 0771-5356501 传真: 0771-5356725
收稿日期: 2012-05-30
修回日期: 2012-06-20
接受日期: 2012-06-27
在线出版日期: 2012-07-08
Abstract

目的: 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刺激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情况下, 共培养体系中BMSCs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 HSCs)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

方法: 全骨髓贴壁法分离、纯化SD大鼠BMSCs, 传至第3-4代使用. 运用6孔Transwell板建立共培养体系, 将TNF-α刺激BMSCs后与HSCs共培养. 实验分HSCs空白对照组、BMSCs空白对照组、正常共培养组、刺激共培养组;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SCs凋亡, 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RhoA与HGF mRNA及蛋白表达, ELISA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GF含量.

结果: 刺激共培养组24 h、48 h HSCs RhoA蛋白(24 h: 0.864±0.006, 48 h: 0.688±0.013)及mRNA(24 h: 0.809±0.004, 48 h: 0.494±0.010)表达进行性下降, 与正常共培养组和HSCs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BMSCs HGF蛋白(24 h: 1.032±0.003, 48 h: 1.060±0.003)及mRNA(24 h: 0.857±0.004, 48 h: 1.195±0.010)表达呈时间依赖性递增, 与正常共培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刺激共培养组24 h、48 h HSCs凋亡率分别为6.583%±0.091%、29.960%±0.223%, 与正常共培养组(24 h: 4.700%±0.168%, 48 h: 23.140%±0.1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TNF-α刺激BMSCs后与HSCs共培养明显促进HSCs凋亡, 其机制可能是BMSCs通过旁分泌HGF抑制HSCs RhoA表达实现的.

Keywords: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肝星状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肝细胞生长因子; Rh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