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经验
Copyright ©The Author(s) 2011. Published by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1-06-08; 19(16): 1735-1738
Published online 2011-06-08. doi: 10.11569/wcjd.v19.i16.1735
FICE技术10组波长对大肠息肉的诊断价值
何辉, 沈磊, 罗和生, 沈志祥, 于皆平
何辉, 沈磊, 罗和生, 沈志祥, 于皆平,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湖北省武汉市 430060
作者贡献分布: 此课题由何辉与沈磊设计; 研究过程由何辉、沈磊、罗和生、沈志祥及于皆平完成; 研究所有器械及分析工具由沈磊联系提供; 数据分析由何辉完成; 本论文写作由何辉与沈磊完成.
通讯作者: 沈磊, 副主任医师, 430060, 湖北省武汉市,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leishenwuhan@gmail.com
收稿日期: 2011-03-14
修回日期: 2011-05-15
接受日期: 2011-05-24
在线出版日期: 2011-06-08
Abstract

目的: 探讨FICE放大内镜10组波长组合对大肠息肉的观察效果, 并选出最佳波长组合.

方法: 选择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07-05/2010-05进行常规内镜检查, 资料保存完整的大肠息肉患者378例. 采用FICE放大技术预先设定的10组波长分别对病变进行腺管开口分型及毛细血管形态观察, 并对图像清晰度进行评分, 选出最佳波长组合, 利用最佳波长组合判断病灶的性质, 最终与病理结果相比较.

结果: 378例患者共发现大肠息肉432个. FICE放大内镜10组波长对病灶观察效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01), 波长组合7(R = 520 nm, G = 450 nm, B = 400 nm)显示腺管开口优于其他波长组合(Rank% = 25.73), 在观察黏膜毛细血管形态结构方面波长4(R = 520 nm, G = 500 nm, B = 405 nm)优于其他波长组合(Rank% = 25.76); 二者结合与病理比较对病灶性质的判断符合率为95.6%, 敏感性90.7%, 特异性86.8%.

结论: 波长组合7及4分别对观察大肠息肉腺管开口和黏膜毛细血管效果较理想, 且二者相结合可提高诊断符合率.

Keywords: FICE技术; 大肠息肉;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