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
Copyright ©The Author(s) 2010. Published by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0-12-18; 18(35): 3732-3739
Published online 2010-12-18. doi: 10.11569/wcjd.v18.i35.3732
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在肥胖大鼠肠道中的动力学
史力群, 卢放根, 崔熠, 谢宁, 姚婷新
史力群, 卢放根, 崔熠, 谢宁, 姚婷新,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消化内科 湖南省长沙市 410011
史力群, 硕士, 主要从事胃肠道疾病方面的研究.
作者贡献分布: 此课题由卢放根与史力群共同设计; 卢放根指导; 研究过程由史力群操作完成; 试剂和实验菌株由谢宁与姚婷新提供; 分析工具由催熠提供; 数据分析由史力群、崔熠、谢宁及姚婷新共同完成; 本论文写作由史力群完成.
通讯作者: 卢放根, 主任医师, 410011, 湖南省长沙市,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消化内科. lufanggenyao@163.com
电话: 0731-82235856
收稿日期: 2010-10-08
修回日期: 2010-11-03
接受日期: 2010-11-10
在线出版日期: 2010-12-18
Abstract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与乳酸杆菌在大鼠肠道的动力学及肥胖对其的影响.

方法: 将8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肥胖组和普饲组. 普饲组40只, 喂饲普通饲料, 肥胖组40只, 喂饲高脂饲料, 第8周肥胖组大鼠肥胖模型成模. 利用5-(6-)羧基荧光素二乙酸琥珀酰亚胺酯(CFDA-SE)分子探针标记双歧杆菌、乳酸杆菌, 以每只4 mL×109 CFU/mL灌喂肥胖及普饲组SD大鼠, 分别于灌喂后0、2、4、8、12、24、48、72、96 h取大便, 灌喂后2、4、8、12、24 h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等肠段, 在荧光镜下观察标记菌数量.

结果: 双歧杆菌肥胖组2、4、24 h细菌排出量较普饲组低(19.60±3.85, 130.00±24.49, 16.80±8.32 vs 346.00±45.61, 196.00±36.47, 382.00±40.87, 均P<0.05), 乳酸杆菌肥胖组2、8、24 h细菌排出量较普饲组低(14.80±3.70, 247.40±28.44, 7.40±3.85 vs 80.00±14.14, 326.00±27.93, 492.00±17.89, 均P<0.05); 双歧杆菌在普饲组2、4、8、24 h细菌排出量与乳酸杆菌不同(346.00±45.61, 196.00±36.47, 82.20±13.16, 382.00±40.87 vs 80.00±14.14, 36.00±7.71, 326.00±27.93, 492.00±17.89, P<0.05); 肥胖组双歧杆菌在十二指肠肠内和肠壁在2、12 h, 空肠在2、8 h, 回肠在2、4、8、12 h, 结肠在2、4、12、24 h细菌的分布与对照组不同(均P<0.05); 乳酸杆菌空肠在2 h, 回肠在8、12、24 h, 结肠在2、12、24 h与对照组不同(均P<0.05). 双岐杆菌: 2 h在普饲大鼠肠道主要集中在回肠末端及结肠, 8 h结肠内细菌明显减少, 24 h结肠内细菌大量增多; 而2 h在肥胖大鼠肠道主要集中在小肠远端, 后随肠道运动不断推移进入结肠, 8 h后细菌主要集中在结肠, 24 h结肠仅存少许细菌. 乳酸杆菌: 2 h在普饲大鼠肠道主要集中在小肠远端, 24 h结肠内细菌大量增多; 2 h在肥胖大鼠肠道主要集中在回肠, 24 h结肠仅少许细菌存留.

结论: 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道动力不同, 肥胖对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道动力有一定的影响.

Keywords: 双歧杆菌; 乳酸杆菌; 肥胖; 肠道动力; 分布; 定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