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online 2010-10-18. doi: 10.11569/wcjd.v18.i29.3065
修回日期: 2010-08-24
接受日期: 2010-08-31
在线出版日期: 2010-10-18
目的: 探讨125I粒子在体内外对人ESCC的疗效和作用机制以及植入治疗胸段中晚期食管鳞癌(ESCC)的安全性及疗效.
方法: 细胞及动物实验: 125I粒子植入体外培养的人食管鳞癌Eca-109细胞, 分A组不加粒子(对照组); B组0.2 mCi(低剂量组); C组0.4 mCi(中剂量组); D组0.8 mCi(高剂量组). 分析细胞克隆形成率、细胞凋亡指数和细胞周期分布情况; 建立裸鼠皮下移植性食管癌模型后, 对照组(A组, 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B组, 穿刺瘤体1次, 但不植入粒子)、低剂量组(C组, 0.2 mCi)、中剂量组(D组, 0.4 mCi)和高剂量组(E组, 0.8 mCi), 计算各组抑瘤率. 临床试验: 前瞻性研究, 入组时间为2000-2004年. 根据ESCC术前CT分期标准, 298例Ⅱ-Ⅲ期胸段ESCC患者随机分为术中联合125I粒子植入组及单纯手术组. 依据TPS所确定的剂量, A组术中直视下植入125I粒子. 选用0.5 mCi的125I粒子20-40粒, 总活度在10-30 mCi, 肿瘤匹配周边剂量60-70 Gy, 术后行粒子验证和质量评估. 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监测局部复发情况、评价患者疗效.
结果: 细胞克隆形成率B、C、D组均低于A组(P<0.05); C、D组均低于B组(P<0.01); C、D组无统计学差别(P>0.05). 细胞凋亡指数B、C、D组均高于A组(P<0.01); C、D组均高于B组(P<0.01), C、D组无统计学差别(P>0.05). 随粒子剂量增加, G2/M期细胞所占比例增高, 各组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动物实验中, 瘤体积C、D、E组明显小于A组(P<0.05), D、E组均小于C组(P<0.05), 但D、E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 B、A组瘤体积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临床试验中, 术中联合125I粒子植入组术后粒子验证无移位、脱落, 质量评估满意. 术中联合125I粒子植入组与单纯手术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4.9%、38.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中联合125I粒子植入组术后3 mo有效率(CR+PR)高于单纯手术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8.8% vs 30.3%, P<0.05). 二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中联合125I粒子植入组与单纯手术组1年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中联合125I粒子植入组3、5、7年生存率均高于单纯手术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4% vs 52%, 42.7% vs 34.5%, 25.1% vs 12.6%, 均P<0.05).
结论: 术中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ESCC是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可降低局部复发率, 延长患者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