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
Copyright ©The Author(s) 2010. Published by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0-06-08; 18(16): 1637-1642
Published online 2010-06-08. doi: 10.11569/wcjd.v18.i16.1637
幽门螺杆菌长期感染诱发C57BL/6小鼠胃癌模型的建立及对血管新生的影响
李琦, 刘宁宁, 赵成根, 周宁, 王炎, 孙珏, 范忠泽
李琦, 刘宁宁, 赵成根, 周宁, 王炎, 孙珏, 范忠泽,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肿瘤科 上海市 200062
李琦, 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 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No. 30600844; 上海市普陀区科技创新重大基金资助项目No. 2009-37-2; 上海市教委预算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No. 09JW44; 上海市重点学科基金资助项目, No. S30302.
作者贡献分布: 李琦与范忠泽对此文所作贡献均等; 本课题由李琦与范忠泽设计; 研究过程由刘宁宁、赵成根、周宁及李琦共同完成; 研究所用试剂及分析工具由李琦与范忠泽提供; 结果与数据分析由赵成根、王炎及孙珏完成; 论文写作由刘宁宁与李琦共同完成.
通讯作者: 范忠泽, 教授, 主任医师, 200062, 上海市兰溪路164号,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肿瘤科. lzwf@hotmail.com
电话: 021-62572723-4308 传真: 021-62161216
收稿日期: 2010-03-09
修回日期: 2010-04-29
接受日期: 2010-05-10
在线出版日期: 2010-06-08
Abstract

目的: 研究H.pylori长期感染C57BL/6小鼠致胃黏膜病变及其致癌性, 并从血管新生的角度探讨H.pylori感染致胃癌发生的可能机制. 

方法: 将80只SPF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 每组40只. 正常组正常饲养, 模型组经口直接灌服H.pylori标准株SS1, 距末次灌胃后10 wk、25 wk、45 wk、72 wk分4批处死, 每批每组各处死10只小鼠. 快速尿素酶试验、Giemsa染色法观察H.pylori在胃黏膜的定植情况, HE染色观察小鼠胃黏膜病理变化, 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的变化. 

结果: 正常组动物的胃窦、胃体及十二指肠黏膜的尿素酶实验、Giemsa染色结果均呈阴性, 在末次接种H.pylori后第10周、第25周、第45周、第72周, 模型组H.pylori的定植率分别为88.9%、100%、100%、100%; 72 wk时, 模型组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和胃癌的发生率分别为100%, 88.9%, 77.8%, 33.3%和22.2%, 胃黏膜组织中MVD为18.56±2.62, 较正常组(2.50±1.54)明显升高(P<0.01).

结论: 成功建立了H.pylori长期感染诱发C57BL/6小鼠胃癌模型, 且H.pylori可增加小鼠胃黏膜MVD, 可能在胃黏膜的癌变中发挥作用.

Keywords: 幽门螺杆菌; 动物模型; 胃癌; 微血管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