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经验
Copyright ©The Author(s) 2009. Published by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9-02-08; 17(4): 433-436
Published online 2009-02-08. doi: 10.11569/wcjd.v17.i4.433
细胞核和线粒体微卫星不稳在大肠癌发生中的作用及两者的关系
崔海宏, 韩英, 王继恒, 曹建彪, 李恕军, 杨欣艳, 范如英
崔海宏, 韩英, 王继恒, 曹建彪, 李恕军, 杨欣艳, 范如英,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消化科 北京市 100007
作者贡献分布: 崔海宏, 韩英, 王继恒及曹建彪对此文所作贡献均等; 此课题由崔海宏, 韩英, 王继恒, 曹建彪, 李恕军, 杨欣艳及范如英设计; 研究过程由崔海宏, 王继恒, 曹建彪及李恕军操作完成; 数据分析由崔海宏, 韩英及李恕军完成; 本论文写作由崔海宏与韩英完成.
通讯作者: 韩英, 100007, 北京市东城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 ying.han@lycos.com
电话: 010-66721629-8023 传真: 010-66721168
收稿日期: 2008-11-23
修回日期: 2008-12-23
接受日期: 2009-01-05
在线出版日期: 2009-02-08
Abstract

目的: 探讨细胞核和线粒体DNA微卫星不稳在大肠癌发生中的作用及两者的关系. 

方法: 直接测序法检测大肠癌线粒体控制区DNA微卫星不稳定位点(mitochondrial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tMSI); 微卫星扫描方法检测细胞核BAT25、BAT26微卫星位点不稳定性(nucle-ar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nMSI). 分析大肠癌mtMSI发生率在性别、年龄、部位、分级各组间以及与nMSI的相关性. 

结果: 40份大肠癌组织检出mtMSI 11例(27.5%), 其中仅1个微卫星位点mtMSI阳性者11份(17.5%), 有2个微卫星位点mtMSI阳性者2例(5%). 有9份于BAT25或BAT26位点检出nMSI, 阳性率为22.5%. 大肠癌mtMSI发生率在性别、年龄、部位、分级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但与nMSI有显著相关性(P<0.05).

结论: mtMSI在部分大肠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大肠癌mtMSI与nMSI有相关性.

Keywords: 大肠癌; 线粒体; 微卫星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