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经验
Copyright ©The Author(s) 2009. Published by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9-10-28; 17(30): 3164-3168
Published online 2009-10-28. doi: 10.11569/wcjd.v17.i30.3164
嗜酸性粒细胞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临床及病理学意义
崔熠, 张洁, 李学锋, 陈琳琳, 赵鑫, 卢放根
崔熠, 张洁, 李学锋, 陈琳琳, 赵鑫, 卢放根,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消化内科 湖南省长沙市 410011
作者贡献分布: 此课题由卢放根与崔熠共同设计、卢放根与张洁指导; 研究过程由崔熠完成; 数据分析由崔熠、李学锋、陈琳琳及赵鑫完成; 本文写作由崔熠完成.
通讯作者: 卢放根, 教授, 博士生导师, 410011, 湖南省长沙市人民中路139号,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消化内科. lufanggenyao@163.com
电话: 0731-85295888
收稿日期: 2009-09-14
修回日期: 2009-10-24
接受日期: 2009-10-26
在线出版日期: 2009-10-28
Abstract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EG)与评判溃疡性结肠炎(UC)病情的其他指标的一致性, 病理组织学特征与EG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07-11/2008-12就诊于湘雅二医院并诊断为UC患者45例, 将患者分为: 活动组(n = 45)与好转组(n = 39, 在治疗6 wk到最后1 d, 经DAI、EAI及组织病理学评分, 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的患者). 采用CAI积分、EAI积分及组织病理学积分评价疾病活动度, 并进行EG计数.

结果: UC患者结肠黏膜组织中的炎症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以及EG为主, 活动组较好转组为重. 固有层小血管病变和腺体病变以及隐窝脓肿的出现均以活动组为重. 间质改变好转组较多. EG计数与中性粒细胞计数在好转组呈负相关(r = 0.568, P = 0.001). EG浸润的出现在活动组与淋巴组织增生、淋巴滤泡形成呈正相关(r = 0.755, 0.524, 均P<0.01), 与灶性出血呈负相关(r = -0.385, P = 0.010). 而好转组患者中, 仅有杯状细胞消失与EG浸润呈正相关(r = 0.349, P = 0.046).

结论: EG可能为判断UC活动或好转的指标.

Keywords: 溃疡性结肠炎; 嗜酸性粒细胞; 结肠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