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
Copyright ©The Author(s) 2009. Published by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9-10-28; 17(30): 3101-3108
Published online 2009-10-28. doi: 10.11569/wcjd.v17.i30.3101
肝硬化时肝窦毛细血管化形成机制
杨照新, 韩德五, 邢桦云, 刘慧荣, 燕子
杨照新, 海南医学院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 海南省海口市 571101
韩德五, 邢桦云, 刘慧荣, 燕子, 山西医科大学 山西省太原市 030001
杨照新, 硕士, 助理研究员, 主要从事肝纤维化形成机制的研究.
作者贡献分布: 杨照新、韩德五及邢桦云对此文所作贡献均等; 此课题由杨照新与韩德五设计; 研究过程由杨照新与邢桦云操作完成; 研究所用新试剂及分析工具由邢桦云提供; 数据分析由杨照新完成; 本论文写作由杨照新、燕子及刘慧荣完成.
通讯作者: 杨照新, 助理研究员, 571101, 海南省海口市, 海南医学院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 yangzhaoxinchang@yahoo.com.cn
电话: 0898-66961102
收稿日期: 2009-09-08
修回日期: 2009-10-08
接受日期: 2009-10-19
在线出版日期: 2009-10-28
Abstract

目的: 探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在肝窦毛细血管化形成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Wistar大鼠40只, 完全随机分为模型组(n = 32)与正常对照组(n = 8), 采用复合因素致肝硬化大鼠模型. 模型组分别在饲养第2, 4, 6, 8周末, 正常对照组在实验开始时, 经肠系膜上静脉末端穿刺测PVP, 肝脏HE、VG染色, 肝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α-SMA、LN、TGF-β1的动态表达, 测定外周血中的内毒素、TNF-α、ALT的动态变化,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肝窦内皮细胞失窗孔情况.

结果: 模型组ALT在第2周末达到高峰(57.84±7.57 IU/L), 随后逐渐下降; 内毒素在第2、4、6周末, 各点呈递增趋势, 到第8周末时略有下降; TNF-α在第2、4周末呈递增趋势, 到第6周末时略有下降, 第8周末时又逐渐升高, 但各点组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5); 模型组PVP在第2、4周末, 各点呈递增趋势, 到第6周末时略有下降, 第8周末时又逐渐升高; 肝窦内皮细胞扫描电镜结果示随着肝纤维化及硬化程度的加重, 窗孔逐渐变小、变少至消失; LN、TGF-β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示随着病变的发展, 与对照组和同指标前一时间组相比阳性表达逐渐增强(均P<0.05). α-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第2、4、6周末, 阳性表达逐渐增强, 到第8周末时略有下降.

结论: 肝硬化大鼠发生了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其可使TGF-β1、TNF-α、LN等合成增多, 促进肝窦内皮细胞去窗孔化, 间接参与肝窦毛细血管化的形成.

Keywords: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肝窦毛细血管化; 门静脉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