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经验
Copyright ©The Author(s) 2007. Published by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7-08-18; 15(23): 2542-2544
Published online 2007-08-18. doi: 10.11569/wcjd.v15.i23.2542
胃窦粗大皱襞的临床表现、内镜形态及组织学改变
程秀莲, 王丙信, 任清华, 郝波, 宋潇逸, 伏爱国, 杨云
程秀莲, 王丙信, 任清华, 郝波, 宋潇逸, 伏爱国, 杨云, 中国人民解放军251医院消化科 河北省张家口市 075000
通讯作者: 程秀莲, 075000, 河北省张家口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251医院消化科. wangbx19560715@sina.com
收稿日期: 2006-11-20
修回日期: 2007-08-09
接受日期: 2007-08-28
在线出版日期: 2007-08-18
Abstract

目的: 探讨胃窦部粗大皱襞形成的原因、临床表现、内镜形态及组织学改变.

方法: 对胃镜检查中发现有胃窦部粗大皱襞患者, 询问临床特点、内镜下检查形态、活组织病理检测其组织学改变, 13C尿素呼气试验测定其幽门螺杆菌感染率.

结果: 临床见有进食后上腹饱胀及上腹隐痛, 伴有反酸、烧心、嗳气, 胃动力药及助消化药物不能改善症状; 内镜下形态以纵行条状粗大皱襞多见, 弧形、类圆形次之. 位于胃窦部小弯侧, 1-4 条, 通向幽门, 大部分脱入十二指肠,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胃炎. 病理提示不同程度浅表性胃炎或不典型增生, 伴糜烂者不典型增生比例较高. 肠上皮化生、腺体数量减少也占一定比例. 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84.98%.

结论: 在胃窦部粗大皱襞中, 幽门螺杆菌感染, 不典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较一般浅表性胃炎高, 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Keywords: 粗大皱襞; 胃镜; 幽门螺杆菌; 不典型增生; 肠化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