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
Copyright ©The Author(s) 2005. Published by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5-12-28; 13(24): 2818-2822
Published online 2005-12-28. doi: 10.11569/wcjd.v13.i24.2818
左归丸促进骨髓形成肝细胞的研究
李瀚旻, 高翔, 晏雪生, 明安萍, 彭亚琴, 李晶津
李瀚旻, 高翔, 晏雪生, 明安萍, 彭亚琴, 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肝病研究所 湖北省武汉市 430061
李晶津, 武汉大学医学院2003级临床医学专业 湖北省武汉市 430071
李瀚旻, 男, 1956-05-17生, 湖北省利川市人, 土家族, 1992年湖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 2000年湖北中医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 主任医师, 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肝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No. 30271562, 30371787;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No. 2001ABB171; 国家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 No. 2002CCC00300.
通讯作者: 李瀚旻, 430061, 湖北省武汉市, 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肝病研究所. lihanmin69@126.com
电话: 027-88929180
收稿日期: 2005-09-21
修回日期: 2005-09-25
接受日期: 2005-09-30
在线出版日期: 2005-12-28
Abstract

目的: 观察补肾 (左归丸) 对小鼠骨髓形成肝细胞的影响, 揭示"肾生骨髓, 髓生肝"的科学内涵.

方法: 采用交叉性别骨髓移植模型, 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补肾组 (左归丸)、补气血组 (八珍汤) 和对照组 (生理盐水), 接受9.0Gy 60Co源γ射线照射后, 经尾静脉注射输入同种系雄性小鼠骨髓细胞, 骨髓移植后分别给予7 g/(kg•d) 左归丸、八珍汤、生理盐水灌胃, 给药2、4、6 mo处死动物, 取肝组织标本. 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检测肝组织切片雄性性别决定基因Sry与白蛋白mRNA双阳性细胞 (雄性骨髓来源的肝细胞), 计算各组骨髓转化为肝细胞的阳性细胞率 (%).

结果: 补肾组、补气血组和对照组的阳性细胞率均随着骨髓移植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移植后6 mo时间点骨髓转化为肝细胞的阳性细胞率 (18.25±3.36) 与2、4 mo时间点 (4.00±1.73, 4.80±1.30) 相比显著升高(P<0.01). 同一时间点不同组小鼠骨髓转化为肝细胞的阳性细胞率有显著差异, 骨髓移植后2 mo时补肾组阳性细胞率 (4.00±1.73) 高于补气血组 (1.20±0.45) 和对照组 (1.00±0.61)(P<0.01), 移植后4 mo时补肾组阳性细胞率 (4.80±1.30) 高于补气血组 (1.40±0.55)(P<0.01), 移植后6 mo时补肾组阳性细胞率 (18.25±3.36) 高于补气血组 (7.20±1.33) 和对照组 (9.25±1.31)(P<0.01).

结论: 补肾 (左归丸) 能够促进骨髓形成肝细胞. 补肾促进骨髓形成肝细胞的作用机制可能在于调节全身机能和改善肝脏微环境, 有利于骨髓细胞移行至肝脏并转化为肝细胞.

Keywords: 补肾; 左归丸; 骨髓移植; 荧光原位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