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
Copyright ©The Author(s) 2003. Published by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3-01-15; 11(1): 43-46
Published online 2003-01-15. doi: 10.11569/wcjd.v11.i1.43
血管生成与胃癌发生之间关系的实验研究
陶厚权, 邹寿椿, 王瑞年, 林言箴
陶厚权, 邹寿椿, 浙江省人民医院外科 浙江省杭州市 310014
王瑞年,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 上海市 200025
林言箴,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外科 上海市 200025
通讯作者: 陶厚权, 310014, 浙江省杭州市, 浙江省人民医院外科. houquantao@yahoo.com
电话: 0571-85132615 传真: 0571-85131448
收稿日期: 2002-03-29
修回日期: 2002-05-25
接受日期: 2002-06-14
在线出版日期: 2003-01-15
Abstract

目的: 研究血管生成与胃癌发生之间的关系.

方法: 利用化学致癌剂N-甲基-N'-硝基-亚硝基胍(MNNG)诱发建立大鼠胃癌前病变及胃癌模型, 观察胃癌发生过程中不同阶段血管生成情况, 并采用抗CD34抗体的免疫组化方法显示不同癌前病变期微血管数量(MVC)变化.

结果: 胃黏膜腺体处于增生期, 血管生成很少, 至异型增生阶段, 尤其是中、重度异型增生阶段或黏膜内癌时, 血管生成明显增多并呈明显的异质性分布, 至浸润性癌期, 浸润前缘周围血管异常丰富, 肿瘤组织间质也有血管生成. 与增生期和轻度异型增生相比, 中、重度异型增生的微血管数(MVC)明显增高(26.3±9.6 vs 17.1±5.6, 32.5±11.7 vs 17.1±5.6)(P分别<0.05, 0.01), 但中度与重度异型增生的微血管数差别不明显.

结论: 血管生成在胃癌发生早期即已启动, 随着病变损害向进展期发展而愈加明显, 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Keywords: 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