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回日期: 2019-01-21
接受日期: 2019-02-24
在线出版日期: 2019-04-08
癌痛目前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 而癌痛是否得到有效控制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癌症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所决定, 尤其是对于出院患者, 其缺乏医护人员的及时督促, 处于治疗的空白期, 院后是否能够依旧及时服药成为了控制癌痛的关键步骤, 目前微信等智能终端已经成为普遍的通讯工具, 具有良好的实用性、接纳性, 本文就利用微信平台提高癌痛出院患者服药依从性做一综述, 希望为临床癌痛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核心提要: 癌痛目前已经成为威胁癌症患者最主要的主观感受, 癌痛的治疗与院后患者服药依从性息息相关, 故院后随访显得格外重要, 微信有着广泛的客户群体, 基于微信的随访模式已经越来越被利用在医疗院后追踪上.
引文著录: 王杰, 陈友红, 李珑. 微信平台在提高胃肠肿瘤癌痛出院患者服药依从性中的应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9; 27(7): 415-419
Revised: January 21, 2019
Accepted: February 24, 2019
Published online: April 8, 2019
Cancer pain has become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cancer patients in China. The effective control of cancer pain is largely determined by the compliance of cancer patients, especially for discharged patients, due to the lack of timely supervision by medical staff. For patients with cancer pain, whether or not drugs can still be taken in time after hospitalization has become a key step in controlling cancer pain. At present, smart terminals such as WeChat have become a common communication tool with good practicability and acceptanc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use of WeChat platform to improve the drug compliance in discharged patients with cancer pain, in hopes of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clinical care of cancer pain.
- Citation: Wang J, Chen YH, Li L. Application of WeChat platform in improving medication compliance of discharged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pain. Shijie Huaren Xiaohua Zazhi 2019; 27(7): 415-419
- URL: https://www.wjgnet.com/1009-3079/full/v27/i7/415.htm
- DOI: https://dx.doi.org/10.11569/wcjd.v27.i7.415
癌痛(cancer pain)[1]即癌性疼痛, 是肿瘤原发病灶侵犯其神经或包膜组织, 使机体引起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 是患者的主观感受, 据统计, 全球癌症患者约有1400万[2], 每年新发生的癌症患者多达700万[3], 其中约有30%-60%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4-8], 且得不到有效的镇痛治疗, 因此, 癌痛也成为癌症患者最常见的不舒适的主观表现之一, 有研究表明, 癌痛的有效控制主要与医生的精准用药及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息息相关. 因此如何提高癌症出院患者服药依从性成为控制癌痛的关键步骤, 近年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 信息化平台相继出现, 而其中微信有着更为广泛的用户群体[9], 其除了能够满足朋友间日常交流的需要, 更能够满足医护、医患之间的沟通, 本文就利用微信平台提高癌痛出院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癌痛目前已经成为继血压、心跳、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10], 因其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舒适度的改变及生活质量的降低, 故得到越来越多医护人员的重视, 目前在我国, 即使整体的环境对癌痛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但每年新发的癌性疼痛中仍有30%-60%无法得到有效的镇痛治疗[11]. 国外的研究显示, 其国家的癌痛仅仅3%-5%得不到有效的镇痛治疗[12], 大部分癌性疼痛可以被缓解, 甚至不出现疼痛症状. 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 医生精准的用药与患者积极的服药, 众所周知, 在院患者癌痛控制情况好于出院患者, 因其在院期间有医护人员的督促, 故服药较为积极主动, 进而癌痛控制较为理想, 而出院患者缺乏医护人员的照护与治疗, 处于治疗"空白期"不仅生理上得不到照护, 心理上也多处于焦虑, 国外完善的院后随访甚至家庭到访不仅可以提高癌症出院患者服药依从性亦可以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13], 故出院患者癌痛控制情况往往好于国内. 而就目前癌症治疗的现状来看, 比服药依从性更重要的是医生精准化的用药与治疗, 因为这是疾病控制与治疗的关键步骤.
癌痛患者之所以要持续性规范化用药[14], 是因为在癌痛治疗的过程中, 血液要持续性的达到药物浓度的峰值, 进而使药物现有剂量对疼痛进行有效阻断, 患者一旦停止或中断止痛药物的服用, 更易产生耐药性, 使癌痛控制难上加难, 所以出院患者癌痛要想得到良好的控制, 服药依从性显得尤为重要[15].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癌痛药物治疗方式即三阶梯镇痛治疗[16], 强调全面评估疼痛是合理选择镇痛方案的重要前提, 根据疼痛程度三个等级即轻中重的不同及与不同成分的药物, 非麻醉类药物为第一阶梯用药, 适用于轻度慢性疼痛患者; 麻醉镇痛药中的弱阿片类药物, 如曲马多, 可待因等为第二阶梯用药, 同时辅助第一阶梯药物, 适用于中度疼痛; 麻醉类药物中的强阿片类药物, 如吗啡, 羟考酮, 美沙酮等为第三阶梯用药, 同时辅助第一阶梯药物, 适用于中重度疼痛的患者[17]. 另外临床上往往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和精神心理情况联合使用辅助药物, 比如镇静药, 抗焦虑药等, 以达到更好的镇痛效果. 多阶段的联合用药使得癌痛生理和心理的痛苦均得到减轻[18], 即使这样, 但仍有调查指出, 癌症出院患者有37%-62%癌痛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文献指出[19], 影响癌痛有效控制的因素主要与管床医生的精准用药, 在院患者的积极服药, 出院患者的自觉服药等息息相关, 只有多角度全方位医护人员的互相配合才能最大限度的控制癌痛的发生.
癌性疼痛的发生是因其实质肿瘤的存在, 包膜组织受到肿瘤压迫, 故患者多采取手术切除病灶, 辅以放化疗[20], 当患者出现疼痛, 医生具有较大的主动权, 个性化的精准用药是癌痛控制最核心的部分, 医生在秉承三阶梯镇痛用药的前提下, 根据患者个体情况, 使得癌痛得到有效的控制.
有文献指出[21], 在院患者服药依从性比出院患者高出39.7%,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在院患者相比于出院患者有较高的优势, 患者在院期间, 护理人员往往服药到口, 不仅避免了护理差错, 而且对患者而言起到了监督的作用, 医护人员及时的服药提醒与照护使得服药依从性大大提高, 患者处于治疗的环境中, 心理上对治疗产生顺应性, 因而如何继续保持在院患者服药的配合性成为了在院照护的重点.
随访的发展使得延续性护理有了新的平台, 对于出院患者随访的及时跟进在稳定出院患者病情中有着重要作用, 使诊疗链更加完善, 而出院患者因其出院处于治疗的"空白期"此阶段患者多有焦虑的发生[22], 对院后的持续性治疗松懈, 有些患者也往往因为其在院期间花费了过高的金额导致对院外的延续性治疗失去信心, 所以如何提高出院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一直是近几年随访的重要内容.
提高癌痛出院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主要方面即加强院后的随访, 随访的及时跟进使得诊疗链完整, 避免了因患者出院诊疗链断裂, 治疗无法衔接的情况, 现有的随访方式有传统的电话随访、登门到访、QQ群随访、微信随访等诸多方式[23], 目前, 应用最广的随访当属电话随访, 其简洁便利成为了现代随访的主要方式, 而随着手机时代的到来, 智能化平台也逐渐应用到院后随访[24-28].
国内现有的随访大多以电话随访的模式, 但也有文献指出[18,29], 电话随访对于出院随访并无作用, 反倒会增加护士及患者的负担, 由于护士在进行电话随访的时间节点不固定, 无法保证随访时患者有充分的时间接受随访, 此刻的患者疲于应对护士的随访, 故随访时患者回答的准确性无法保证. 而患者入院时留下的联系方式存在偏差的可能, 这就造成了随访断裂, 故电话进行电话随访时失访、漏访较多. 而有些年纪较大的患者在接听电话随访时, 受到文化水平、听力、配合性、方言等影响, 更加无法完全配合完成护士院后随访[30-34]. 电话随访基于电话沟通的模式, 频繁的电话随访使得很多患者疲于应对, 甚至不耐烦, 当护士进行随访给予患者指导时, 无法被实时记录, 患者无法过时浏览, 遗忘性较大, 电话随访存在的诸多缺点使得新型的智能化平台异军突起, 其中使用率最高的当属微信平台[35-37].
现代生活中, 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手机成为主要的交沟通平台, 最新数据显示[38-40], 移动设备已经成为亚洲人群的主要应用平台, 亚洲已经成为全球移动应用领先者, 而其中中国的比例达74%, 远高于美国的57%, 手机的高使用率大大带动了软件的开发, 而在2017年中国社交应用使用率排名中, 微信与QQ用户使用率分别为85.8%与67.8%[41-43], 由此说明微信相比于其他社交软件有着更为广泛的用户群体. 因此, 医护人员利用微信平台进行院后随访、提高癌痛出院患者服药依从性有着人群的优势.
庞大的用户群体为微信提高癌痛出院患者服药依从性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智能化的平台使得护理人员在微信群中的健康知识推送、个性化的健康宣教等可以被实时记录, 方便患者过时查看, 微信群聊的功能亦可以减缓出院患者治疗空白期的焦虑, 交流的增加使得医患关系更为密切.
对于年纪稍大不适合电话随访的老年患者, 微信群内医护人员推送的健康知识宣教等, 将会以视频、动画等形式进行推送, 内容生动, 语言易懂. 诸多的优势使得国内争相出现利用微信平台提高癌痛出院患者服药依从性, 胥秀[44]的研究显示, 将微信公众号、群号、二维码、使用说明等印在一张卡片上. 在患者出院前一天发放给患者, 并帮助患者添加关注. 患者出院后在微信群里每天早8:00进行服药提醒, 并且进行专业知识的推送及个性化的健康宣教, 涉及到癌痛的知识及服药、不良反应的处理等, 王松峰等[45]的研究, 还可以在群里进行平台互动, 患友之间互相鼓励, 医护人员及时对患者的问题进行解答, 聂洁的研究[46]在利用微信平台提高癌痛出院患者服药依从性时还对癌痛出院患者病情进行记录, 以word文档的形式用来记录患者在群里反馈的病情及服药副作用的情况, 准确的记录方便了研究人员进行数据的对比. 目前, 微信平台虽被广泛利用, 但仍有部分癌痛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其原因是利用微信平台提高癌痛出院患者服药依从性尚有一定的局限性[47-50].
微信平台有着广泛的用户群体, 但也受到一定的局限. 首先, 其要求患者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能够听懂、看懂随访人员的健康宣教, 会使用智能手机, 以上的局限性使得护理人员利用微信提高癌痛出院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用户群体偏年轻化, 全面性欠缺[51-54]. 其次, 随访人员在线下时间, 患者在群内反应的病情情况及服药副作用情况, 可能无法被及时回复, 这就丧失了消息回复的时效性, 导致患者对利用微信平台提高服药依从性此失去信心[55].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促使微信等社交平台有着较高的使用率, 给院后随访及健康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进一步促进了服药依从性的及时性、科学性, 给患者带来了福音, 癌症出院患者院后持续性的服药使得患者癌痛减轻, 缓解患者生理上的痛苦, 利用微信平台频繁的群内交流抚慰了出院患者焦虑心情, 安抚患者脱离治疗环境后产生无助感, 缓解了患者心理上的痛苦, 为人文关怀及心理护理奠定了基础. 即使有诸多优点, 但出院患者癌痛控制情况依然不容乐观, 是因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包括部分老年患者在使用智能手机时存在阅读、操作的障碍, 不能及时回复随访人员的消息, 亦不能有效获取群内咨询讯息, 消息接收的延迟直接影响了癌痛出院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因此, 护理同仁在利用信息化平台进行院后跟踪随访时应充分考虑到各个年前段不同的需求及实际情况, 使电话随访与微信随访相结合, 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平台在提高癌痛出院患者服药依从性中的作用.
学科分类: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
手稿来源地: 海南省
同行评议报告分类
A级 (优秀): 0
B级 (非常好): B
C级 (良好): C
D级 (一般): 0
E级 (差): 0
编辑:崔丽君 电编:张砚梁
2. | Tesarz J, Eich W.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updating the definition of pain". Pain. 2017;158:1177-1178. [PubMed] [DOI] |
3. | Zhu J, Ebert L, Liu X, Chan SW. A mobile application of breast cancer e-support program versus routine Care in the treatment of Chinese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 undergoing chemotherapy: study protocol fo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BMC Cancer. 2017;17:291. [PubMed] [DOI] |
4. | Harder H, Holroyd P, Burkinshaw L, Watten P, Zammit C, Harris PR, Good A, Jenkins V. A user-centred approach to developing bWell, a mobile app for arm and shoulder exercises after breast cancer treatment. J Cancer Surviv. 2017;11:732-742. [PubMed] [DOI] |
9. | Ann-Yi S, Bruera E, Wu J, Liu DD, Agosta M, Williams JL, Balankari VR, Carmack CL.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s of Psychology Referrals in a Palliative Care Department. J Pain Symptom Manage. 2018;56:344-351. [PubMed] [DOI] |
10. | Pukrittayakamee P, Sapinum L, Suwan P, Harding R. Validity, Reliability, and Responsiveness of the Thai Palliative Care Outcome Scale Staff and Patient Versions Among Cancer Patients. J Pain Symptom Manage. 2018;56:414-420. [PubMed] [DOI] |
11. | Riaz S, Bashir H, Hassan A, Khan AH. Kohler disease: Imaging King Tut's foot in 21st century. J Pak Med Assoc. 2018;68:822. [PubMed] |
12. | Tanaka H, Uemura N, Nishikawa D, Oguri K, Abe T, Higaki E, Hosoi T, An B, Hasegawa Y, Shimizu Y. Boerhaave syndrome due to hypopharyngeal stenosis associated with chemoradiotherapy for hypopharyngeal cancer: a case report. Surg Case Rep. 2018;4:54. [PubMed] [DOI] |
23. | 乔 世娜, 刘 敏君, 田 素明, 何 非方, 马 晓旭, 林 姣姣, 杨 丽黎, 叶 志弘. 行动研究法在居家癌痛病人电话随访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8;24:149-152. [DOI] |
29. | 刘 海波, 胡 大勇, 周 娟, 杜 清瑞, 丁 乐, 黄 文琴, 彭 涛, 刘 波, 王 蕾, 熊 虎, 刘 勇, 于 洋.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不同给药途径治疗中重度癌痛的临床观察. 现代肿瘤医学. 2018;56:1917-1921. [DOI] |
31. | 殷 东风, 高 宏, 潘 玉真, 邢 玉庆, 邢 向荣, 周 跃华, 朱 颖, 唐 广义, 李 夏平, 张 惠子, 潘 琳, 崔 小天, 周 立江. 吗啡快速滴定治疗中、重度癌痛的临床效果研究. 实用癌症杂志. 2018;33:519-522. [DOI] |
49. | 张 至英, 黎 燕红, 程 珂. 胃肠道肿瘤疼痛患者的延续护理效果分析.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3:141-1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