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回日期: 2017-12-25
接受日期: 2017-12-27
在线出版日期: 2018-01-28
探讨茵栀黄联合三联活菌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肝功能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
选取2015-12/2017-10义乌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8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43例. 对照组进行蓝光等常规方法治疗;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茵栀黄联合三联活菌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治疗前后血清肝功能、血清细胞因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7% vs 81.4%),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 两组患儿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间接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 DBIL)、血清总胆汁(total bile acid, TBA)、转铁蛋白(transferrin, TRF)、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等参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治疗后, 两组ALP、AST、ALT、TBIL、DBIL、TBA、CRP均比治疗前下降(P<0.05), 两组TRF均比治疗前上升(P<0.05). 治疗后, 研究组患儿ALP、AST、ALT、TBIL、DBIL、TBA、CRP均低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患儿TRF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3%、20.9%,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茵栀黄联合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 能有效改善患儿肝功能和C反应蛋白水平, 安全性好.
核心提要: 茵栀黄联合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 能有效改善患儿肝功能和C反应蛋白水平, 安全性好.
引文著录: 蒋国丞, 蒋瑾, 杨拾梅. 茵栀黄联合三联活菌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肝功能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8; 26(3): 199-203
Revised: December 25, 2017
Accepted: December 27, 2017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8, 2018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Yinzhihuang combined with bifid triple viable powder on liver function and C-reactive protein in neonates with jaundice.
Eighty-six neonates with jaundice treated at the Yiwu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Family Planning Service Center from December 2015 to October 2017 were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 study group. Both groups were given routine treatment and blue light treatment, and the study group was additionally given Yinzhihuang granules combined with bifid triple viable powder.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liver function, serum cytokines, C-reactive protein, and adverse re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study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97.7% vs 81.4%, 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lkaline phosphatase (ALP),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total bilirubin (TBIL), direct bilirubin (DBIL), total bile acid (TBA), transferrin (TRF), or C-reactive protein (CRP)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P > 0.05). After treatment, ALP, AST, ALT, TBIL, DBIL, TBA, and CR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study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while TRF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study group (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Yinzhihuang combined with bifid triple viable powder is effective for neonates with jaundice and can improve liver function and C-reactive protein level with good safety.
- Citation: Jiang GC, Jiang J, Yang SM. Effect of Yinzhihuang combined with bifid triple viable powder on liver function and C-reactive protein in neonates with jaundice. Shijie Huaren Xiaohua Zazhi 2018; 26(3): 199-203
- URL: https://www.wjgnet.com/1009-3079/full/v26/i3/199.htm
- DOI: https://dx.doi.org/10.11569/wcjd.v26.i3.199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 d内)新生儿的黄疸, 称之为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 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 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 而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 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临床问题[1,2]. 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生理性黄疸是指单纯因胆红素代谢特点引起的暂时性黄疸, 早产儿生理性黄疸持续时间较长, 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 无其他临床症状[3]. 若患儿血清胆红素升高超过5 mg/dL或每小时>0.5 mg/dL, 且持续时间长, 足月儿>2 wk, 早产儿>4 wk不退, 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则为病理性黄疸[4]. 一般新生儿黄疸治疗方法包括光照治疗、换血疗法、药物治疗、支持治疗等. 一般换血疗法使用较少, 因为换血需要一定的条件, 而且容易产生不良反应, 所以疗法指征较为严格[5,6]. 光照疗法、药物疗法都是临床的常用疗法, 其中光照疗法以蓝光治疗为主, 茵栀黄、三联活菌也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常用药物. 本研究以86例黄疸新生儿作为对象展开, 旨在探讨茵栀黄联合三联活菌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肝功能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选取义乌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015-12/2017-10收治的8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经义乌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符合伦理学要求. 将入选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43例, 其中研究组男婴23例, 女婴20例, 体质量2.2-4.2 kg, 平均体质量3.4 kg±0.9 kg, 剖宫产19例, 自然分娩24例, 年龄4-19 d, 平均年龄7.1 d±1.4 d; 对照组男婴24例, 女婴19例, 体质量2.1-4.3 kg, 平均体质量3.5 kg±1.0 kg, 剖宫产18例, 自然分娩25例, 年龄3-21 d, 平均年龄7.5 d±1.5 d. 两组患儿性别、体质量、分娩方式、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药物: 茵栀黄颗粒: 鲁南厚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Z20030028, 规格: 3 g/袋;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 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S10970105, 规格: 1 g/包.
1.2.1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1)患儿符合中华中医药学会关于新生儿黄疸的诊断标准[7]; (2)患儿家属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签署知情同意书; (3)患儿发病离出生不超过28 d. 排除标准: (1)乙型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患儿; (2)肝肾功能障碍患儿; (3)药物禁忌证患儿.
1.2.2 治疗: 对照组进行蓝光等常规方法治疗: (1)蓝光治疗: 用黑布遮盖患儿双眼、会阴、肛门等部位, 将患儿放到蓝光治疗箱中进行蓝光照射治疗, 初始每天照射8 h, 根据患儿的病情发展情况调节蓝光治疗时间的长短, 最长不超过10 h, 最短不短于6 h; (2)对母乳性黄疸停止母乳喂养; (3)进行补液治疗, 促进胆红素代谢和排泄; (4)对代谢性黄疸患儿给予8%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维持内环境平衡; (5)对感染性黄疸患儿进行抗感染治疗.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茵栀黄联合三联活菌治疗: 取茵栀黄颗粒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各1袋(包), 加入10-20 mL温开水中溶解后喂服. 两组患者均治疗1 wk, 1 wk后观察疗效. 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采患儿静脉血5 mL, 离心10 min后取血清保存在-20 ℃冰箱中. 用贝克曼库尔特AU5800系列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水平; 用钒酸盐氧化法检测间接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 DBIL)水平; 用循环酶速率法检测血清总胆汁(total bile acid, TBA)水平; 用ELISI法检测转铁蛋白(transferrin, TRF)、CRP水平. 用麦邦MBJ20经皮黄疸仪检测患儿胆红素水平.
1.2.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血清肝功能、血清细胞因子和皮疹、体质量、腹泻、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
1.2.4 评价标准: 疗效判定: 痊愈: 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超过70%, 皮肤以及巩膜黄染全部消退; 有效: 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超过30%, 不超过70%, 皮肤以及巩膜黄染部分消退; 无效: 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不超过30%, 甚至升高, 肤以及巩膜黄染无改善甚至加重[8]. 总有效率为痊愈例数和有效例数占总例数的百分比.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 所有的计量资料采用mean±SD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 组间比较用χ2检验, 检验水准为α = 0.05,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7% vs 81.4%),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4.4675, P<0.05, 表1).
分组 | 痊愈 | 有效 | 无效 | 治疗总有效率 |
研究组 | 29 (67.4) | 13 (30.2) | 1 (2.3) | 42 (97.7) |
对照组 | 24 (55.8) | 11 (25.6) | 8 (18.6) | 35 (81.4) |
χ2值 | 4.4675 | |||
P值 | <0.05 |
治疗前, 两组患儿ALP、AST、ALT、TBIL、DBIL、TBA、TRF、CRP等参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t = 1.0138、0.2505、0.8885、0.4546、0.8063、0.6308、1.0485、0.8241, P>0.05). 治疗后, 两组ALP、AST、ALT、TBIL、DBIL、TBA、CRP均比治疗前下降(研究组t = 48.2782、13.7227、41.9193、45.8437、39.5575、21.5157、24.8286, 对照组t = 25.4374、6.1281、34.2151、42.2102、33.8046、14.6712、18.3160, P<0.05), 两组TRF均比治疗前上升(研究组t = 29.5025, 对照组t = 14.8642, P<0.05). 治疗后, 研究组患儿ALP、AST、ALT、TBIL、DBIL、TBA、CRP等均低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11.0286、9.3554、17.7344、19.2891、24.8691、14.2624、10.4025, P<0.05), 研究组患儿TRF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16.3649, P<0.05, 表2).
分组 | ALP (mmol/L) | AST (mmol/L) | ALT (mmol/L) | TBIL (µmol/L) | DBIL (µmol/L) | TBA (µmol/L) | TRF (mg/L) | CRP (mg/L) |
研究组 | ||||||||
治疗前 | 326.3 ± 31.8 | 54.3 ± 7.6 | 318.5 ± 37.3 | 315.7 ± 41.3 | 254.3 ± 34.7 | 35.7 ± 4.7 | 1356.4 ± 86.2 | 26.7 ± 4.6 |
治疗后 | 136.8 ± 14.9 | 35.6 ± 4.7 | 71.3 ± 10.2 | 27.2 ± 3.7 | 23.5 ± 4.1 | 14.8 ± 2.6 | 1924.6 ± 92.3 | 8.7 ± 1.2 |
对照组 | ||||||||
治疗前 | 319.5 ± 33.2 | 53.9 ± 7.2 | 311.2 ± 36.8 | 311.4 ± 39.3 | 248.3 ± 35.1 | 35.1 ± 4.1 | 1337.5 ± 82.1 | 25.9 ± 4.4 |
治疗后 | 175.1 ± 17.3 | 45.6 ± 5.2 | 114.1 ± 12.1 | 54.2 ± 8.4 | 61.7 ± 9.2 | 23.6 ± 3.1 | 1608.3 ± 87.5 | 12.4 ± 2.0 |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3%、20.9%,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3071, P>0.05, 表3).
分组 | 皮疹 | 体质量下降 | 腹泻 | 呕吐 |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研究组 | 1 (2.3) | 1 (2.3) | 1 (2.3) | 2 (4.7) | 7 (16.3) |
对照组 | 2 (4.7) | 2 (4.7) | 3 (7.0) | 2 (4.7) | 9 (20.9) |
χ2值 | 0.3071 | ||||
P值 | >0.05 |
新生儿黄疸多发生于分娩1 wk左右, 研究[9]发现, 60%足月儿和80%早产儿在生后第1周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 黄疸的发生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相关, 新生儿肝脏系统发育不成熟, 在分娩过程中缺氧、窒息可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 产生的胆红素含量增加, 而且新生儿肠道菌群建立尚未完成, 可引起高胆红素血症, 严重的可引起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甚至死亡[10,11]. 在中医学中, 新生儿黄疸属于"胎黄"范畴, 湿热邪毒所致, 该病内蕴脾胃, 熏蒸肝胆, 胆汁溢出致全身发黄[12]. 一般生理性黄疸可自行消除, 而病理性黄疸则需要干预治疗. 随着我国"二孩政策"开放, 新生儿的数量很大,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对新生儿的生命健康的身体发育意义重大.
临床常用于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方法包括光照治疗、药物治疗、支持治疗. 光照治疗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因为未结合胆红素经光照后可产生构形异构体、结构异构体和光氧化作用的产物, 其中结构异构体形成胆红素能快速从胆汁和尿液中排泄而不需要通过肝脏代谢, 这是光照降低血清总胆红素的关键[13]. 目前国内常用的光照治疗是蓝光照射. 研究发现, 单一使用光照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有限, 见效不快. 茵栀黄和三联活菌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常用药物. 中医治疗新生儿"胎黄"有传统方剂"茵陈篙汤", 主要功效为利湿退黄[14]. 现在市售的茵栀黄颗粒是由"茵陈篙汤"改良的中成药颗粒, 主要成分为茵陈、栀子、黄岑和金银花. 其中茵陈能保护肝脏, 增加胆汁分泌, 起到利湿退黄的效果; 栀子除烦泻火、凉血解毒; 黄岑清热去燥; 金银花疏风散热[15]. 四种中药共同作用, 保肝利胆, 清热解毒除湿, 从而降低胆红素水平. 三联活菌散主要含双歧杆菌、肠球菌和嗜酸乳杆菌, 3种菌群作用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微生态平衡, 促进胃肠蠕动, 减轻肠黏膜的损伤[16]. 研究发现, 三联活菌散还能减少光照治疗造成的肠道不良反应. 本研究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证实了茵栀黄联合三联活菌治疗黄疸新生儿的积极疗效.
本研究结果发现, 蓝光照射、茵栀黄联合三联活菌能够改善黄疸新生儿的ALP、AST、ALT、间接TBIL、DBIL、血清TBA、TRF、CRP水平. 其中, 间接TBIL、DBIL水平是患儿病情的直接表现, 当胆红素升高时, 说明肝细胞受损. 茵栀黄能保护肝脏, 利湿退黄清热, 所以治疗后研究组间接TBIL、DBIL均低于对照组(P<0.05). ALP、AST、ALT水平都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标; 血清TBA是脂代谢的重要指标, 也是肝脏功能的重要指标; TRF是血浆中主要的含铁蛋白质, 在肝病患者体内往往降低, 是评价肝功能的指标; CRP则与炎性反应有关, 是消化道疾病常用于做治疗监测的指标[17,18]. 研究组治疗后, ALP、AST、ALT、血清TBA、CRP均低于对照组(P<0.05), 说明茵栀黄联合三联活菌对改善肝功能效果好. 研究组治疗后TRF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同样证实了这一点. 这与茵栀黄颗粒防止肝细胞损伤, 促进肝脏解毒功能有关. 不良反应情况可以反映治疗方案的安全性, 本研究中少数患儿出现皮疹、体质量下降、腹泻、呕吐等不良反应, 这些主要由于蓝光长时间照射对机体引起损伤造成,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茵栀黄颗粒联合三联活菌治疗没有给患儿带来新的不良反应.
总之, 茵栀黄联合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 能有效改善患儿肝功能和CRP水平, 安全性好. 本研究数据样本容量有限, 可能对研究数据的分析有一定的影响. 后续研究可以考虑增大样本容量, 应用本研究中研究组的治疗方案与其他治疗方案比较, 得到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更优方法.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 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 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 而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 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临床问题. 一般新生儿黄疸治疗方法包括光照治疗、换血疗法、药物治疗、支持治疗等. 一般换血疗法使用较少, 因为换血需要一定的条件, 而且容易产生不良反应, 所以疗法指征较为严格. 光照疗法、药物疗法都是临床的常用疗法, 其中光照疗法以蓝光治疗为主, 茵栀黄、三联活菌也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常用药物.
本文研究的主题: 茵栀黄联合三联活菌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肝功能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的影响. 目的: 探讨茵栀黄联合三联活菌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肝功能和CRP的影响. 指导新生儿黄疸治疗, 对目前"二孩"政策开放带来的新生儿高峰准备科学的新生儿黄疸治疗方法.
通过研究了解茵栀黄联合三联活菌疗法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肝功能和CRP的影响, 指导临床对新生儿黄疸治疗. 对目前"二孩"政策开放带来的新生儿高峰准备科学的新生儿黄疸治疗方法.
本文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方法的治疗. 对照组进行蓝光等常规方法, 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使用茵栀黄联合三联活菌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治疗前后血清肝功能、血清细胞因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
本研究实验结果达到预期, 结果表明茵栀黄联合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好, 为新生儿黄疸治疗指出了好的治疗方案.
茵栀黄联合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 能有效改善患儿肝功能和C反应蛋白水平, 安全性好; 茵栀黄能保护肝脏, 利湿退黄清热; 三种菌群作用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微生态平衡, 促进胃肠蠕动, 减轻肠黏膜的损伤.
本研究数据样本容量有限, 可能对研究数据的分析有一定的影响. 今后的研究方向为应用本研究中研究组的治疗方案与其他治疗方案比较, 得到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更优方法, 并且增大样本容量. 未来研究的最佳方法是应用本研究中研究组的治疗方案与其他治疗方案比较, 得到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更优方法.
手稿来源: 自由投稿
学科分类: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
手稿来源地: 浙江省
同行评议报告分类
A级 (优秀): 0
B级 (非常好): 0
C级 (良好): C, C
D级 (一般): 0
E级 (差): 0
编辑:闫晋利 电编:杜冉冉
10. | Ou QQ, Qian XH, Li DY, Zhang YX, Pei XN, Chen JW, Yu L. Yinzhihuang attenuates ANIT-induced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in rats through upregulation of Mrp2 and Bsep expressions. Pediatr Res. 2016;79:589-595. [PubMed] [DOI] |
13. | Zhang G, Zhou Y, Rao Z, Qin H, Wei Y, Ren J, Zhou L, Wu X. Effect of Yin-Zhi-Huang on up-regulation of Oatp2, Ntcp, and Mrp2 proteins in estrogen-induced rat cholestasis. Pharm Biol. 2015;53:319-325. [PubMed] [DOI] |
17. | Zeng J, Wang SJ, Li YM, Li HS, Luo Q, Huang YY, Jiang Q, Wang L. Yinzhihuang oral liquid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jaundice: a meta-analysis. Pharm Biol. 2017;55:554-559. [PubMed] [DO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