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回日期: 2016-05-31
接受日期: 2016-06-20
在线出版日期: 2016-07-08
目的: 研究阿司匹林导致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为临床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4-01/2016-05华中科技大学医院诊治的住院患者150例, 根据阿司匹林药物剂量不同分为3组, 即: 50 mg组、150 mg组及300 mg组, 每组50例. 采用医院自拟问卷调查表记录患者的使用阿司匹林的原因、治疗过程中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150例阿司匹林服用患者疾病类型相对较多, 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 消化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 分别占: 23.3%、21.3%及20.0%; 50 mg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 显著低于150 mg组的16.0%及300 mg组的26.0%(P<0.05).
结论: 阿司匹林临床上使用较多, 导致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应根据患者需要调整药物剂量, 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核心提示: 阿司匹林在临床应用相对较多, 能改善患者症状, 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 但是, 药物引起的消化不利落反应发生率也比较高, 应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疾病类型等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 提高临床治愈率, 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临床应用价值高.
引文著录: 张敏, 薛万林. 阿司匹林导致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临床诊断.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6; 24(19): 3060-3063
Revised: May 31, 2016
Accepted: June 20, 2016
Published online: July 8, 2016
AIM: To investigate the dose-dependent incidence of aspirin.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4 to May 2016, 150 patients treated with aspirin were included. According to the aspirin dose, thes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50 mg, 150 mg and 300 mg groups, with 5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A questionnaire was administered to collect the information regarding reasons for using aspirin and digestive system adverse events.
RESULTS: The reasons for using aspirin were diverse, with the top three reasons being digestive diseases (23.3%), blood diseases (21.3%) and respiratory diseases (20.0%). The incidence of digestive system adverse events was 6.0% in the 50 mg group,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150 mg (16.0%) and 300 mg (26.0%)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aspirin results in a high rate of digestive system adverse reactions, and the dose of aspirin should be adjusted according to patient's condition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 Citation: Zhang M, Xue WL. Dose-dependent incidence of digestive system adverse reactions of aspirin. Shijie Huaren Xiaohua Zazhi 2016; 24(19): 3060-3063
- URL: https://www.wjgnet.com/1009-3079/full/v24/i19/3060.htm
- DOI: https://dx.doi.org/10.11569/wcjd.v24.i19.3060
阿司匹林又称为乙酰水杨酸, 属于是一种非选择性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 COX)抑制剂, 也是临床上使用较多的解毒镇痛药物, 该药物在感冒、发热、头痛及关节疼痛等疾病中使用较多. 目前, 临床上对于阿司匹林使用剂量尚存在较大的争议[1]. 相关研究[2,3]显示: 小剂量阿司匹林能抑制血小板中COX-1, 减少血栓素水平, 能在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而大剂量阿司匹林在抗炎、抗风湿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4].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 导致阿司匹林使用率呈现上升趋势, 导致药物引起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严重者甚至威胁其生命[5]. 为了探讨阿司匹林导致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选取2014-01/2016-05华中科技大学医院诊治的住院患者报道如下.
2014-01/2016-05华中科技大学医院诊治的住院患者150例, 根据阿司匹林药物剂量不同分为3组, 即: 50 mg组、150 mg组及300 mg组. 50 mg组50例, 男29例, 女21例, 年龄41-80岁, 平均63.6岁±2.8岁. 150 mg组50例, 男30例, 女20例, 年龄40-81岁, 平均62.9岁±2.6岁. 300 mg组50例, 男28例, 女22例, 年龄42-83岁, 平均64.0岁±3.0岁. 入选患者均符合阿司匹林治疗, 根据患者疾病类型、临床表现等确定药物使用剂量. 本试验均在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下进行, 且试验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3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50例阿司匹林服用患者疾病类型相对较多, 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 消化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 分别占: 23.3%、21.3%及20.0%(表1).
疾病类型 | n | 构成比(%) |
消化系统疾病 | 35 | 23.3 |
血液系统疾病 | 32 | 21.3 |
呼吸系统疾病 | 30 | 20.0 |
过敏反应 | 28 | 18.7 |
泌尿系统疾病 | 19 | 12.7 |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 4 | 2.7 |
其他 | 2 | 1.3 |
合计 | 150 | 100.0 |
阿司匹林是临床上使用较多的一线药物, 最早用于解热、镇痛等临床表现中, 能发挥镇痛、抗炎等功效. 对于小剂量阿司匹林在感冒等疾病中能发挥解热、镇痛作用[8]; 大剂量阿司匹林则可以用于风湿等疾病中, 并且药物对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疼痛等均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9]. 本研究中, 150例阿司匹林服用患者疾病类型相对较多, 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 消化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 分别占: 23.3%、21.3%及20.0%, 由此看出: 阿司匹林适用范围相对较广, 服用是针对的临床表现也比较多, 在临床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0].
但是, 随着阿司匹林适用范围的不断拓展, 药物引起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也相对较多[11]. 本研究中, 50 mg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 显著低于150 mg组的16.0%及300 mg组的26.0%(P<0.05). 阿司匹林引起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中因素是多方面的, 口服阿司匹林能直接刺激胃黏膜, 抑制环氧化酶1, 降低黏膜前列腺素生产, 进一步刺激胃肠道黏膜, 破坏了黏膜屏障, 从而产生直接损伤. 同时, 阿司匹林的使用能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合成, 降低血栓素A2的产生, 大大降低了机体内血小板的聚集能力, 增加了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12]. 同时, 部分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时不遵循医嘱, 擅自加减药物剂量, 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率[13]. 为了降低阿司匹林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 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 (1)口服阿司匹林时应该注意药物服用时间, 尽可能上午、饱腹服用, 避免空腹服用; (2)严格遵循医嘱, 避免私自停药; (3)对于手术患者应该在术前1 wk停药, 且患者口服阿司匹林时要注意药物剂量的控制; (4)避免小孩或肝肾功能不全、肾病者服用阿司匹林; (5)阿司匹林服用时应该避免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14,15].
总之, 阿司匹林临床上使用较多, 导致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应根据患者需要调整药物剂量, 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阿司匹林属于是一种非选择性环氧化酶抑制剂, 药物在感冒、发热、头痛及关节疼痛等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何选择合适药物剂量, 降低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欣, 主任医师, 甘肃省人民医院消化科; 刘占举, 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口服阿司匹林导致的消化道不良反应一直是临床中关注的重点, 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原因也相对较多, 如何正确服用阿司匹林是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关研究显示: 阿司匹林在临床应用较多, 如: 感冒、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等, 能降低疾病发生率, 且患者合理选择药物剂量, 加强生命体征监测, 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本文研究对阿司匹林临床应用、消化不良反应等进行分析, 认为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药物剂量、加强药物宣传教育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本文研究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并且对合理使用阿司匹林具有临床指导作用, 能降低药物引起的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 临床应用前景也比较广泛.
药物不良反应: 在药理学中, 指某种药物导致的躯体及心理不良反应、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等非治疗所需的反应. 可以是预期的不良反应, 也可以是无法预期的过敏性或特异性反应. 在物质使用中, 包括用药所致的不愉快的心理及躯体反应.
本文研究对基层医院滥用药物有很好的警示作用.
编辑:于明茜 电编:都珍珍
1. | 杨 成, 钱 捷, 唐 迅, 高 培, 胡 永华. 阿司匹林单独或与氯吡格雷联合用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和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5;36:1430-1435. |
2. | Lim WY, Chuah KL, Eng P, Leong SS, Lim E, Lim TK, Ng A, Poh WT, Tee A, Teh M. Aspirin and non-aspirin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 use and risk of lung cancer. Lung Cancer. 2012;77:246-251. [PubMed] [DOI] |
3. | 赵 海霞. 高龄心脑血管病患者口服阿斯匹林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3:271-273. |
4. | 仲 伟芹, 杨 斯童, 刘 婷, 孔 俭. 高龄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安全性. 中国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15:945-947. |
9. | Lozano R, Naghavi M, Foreman K, Lim S, Shibuya K, Aboyans V, Abraham J, Adair T, Aggarwal R, Ahn SY. Global and regional mortality from 235 causes of death for 20 age groups in 1990 and 2010: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0. Lancet. 2012;380:2095-2128. [PubMed] [DOI] |
10. | Guyatt GH, Akl EA, Crowther M, Gutterman DD, Schuünemann HJ. Executive summary: Antithrombotic Therapy and Prevention of Thrombosis, 9th ed: 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Chest. 2012;141:7S-47S. [PubMed] [DOI] |
11. | Sanuki T, Fujita T, Kutsumi H, Hayakumo T, Yoshida S, Inokuchi H, Murakami M, Matsubara Y, Kuwayama H, Kawai T. Rabeprazole reduces the recurrence risk of peptic ulcers associated with low-dose aspirin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or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active-controlled trial. J Gastroenterol. 2012;47:1186-1197. [PubMed] [DO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