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回日期: 2013-07-25
接受日期: 2013-07-29
在线出版日期: 2013-08-18
目的: 比较分析麦粒灸合针刺与单纯针刺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chronic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CFC)的疗效.
方法: 将70例CFC患者分为2组, 每组各35例. 其中观察组给予麦粒灸与针刺联合治疗, 对照组单用针刺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排便方式、便秘临床评分以及总疗效等指标.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 高于对照组的51.43%(χ2 = 6.34, P<0.05). 治疗后观察组能自主排便患者比例多于对照组(74.29% vs 45.71%, P<0.05), 依赖泻药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20.0% vs 45.71%, P<0.05). 便秘临床评分方面, 观察组排便费力程度、排便时间、腹痛、排气不畅、排便不尽感、肛门梗阻感、依赖泻剂等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麦粒灸结合针刺治疗CFC, 疗效优于单纯针刺, 能显著改善CFC患者各项临床症状.
核心提示: 本研究将麦粒灸联合针刺作为慢性功能性便秘(chronic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CFC)的治疗方案, 同单纯针刺治疗CFC进行了疗效学与相关症状的观察. 首先, 通过2个疗程的治疗, 可以发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0.0%, 高于对照组的51.43%. 提示麦粒灸与针刺合用, 可以提高单纯针刺的疗效.
引文著录: 李春日, 荆秦, 刘林, 谷忠悦. 麦粒灸结合针刺与单纯针刺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比较.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3; 21(23): 2359-2363
Revised: July 25, 2013
Accepted: July 29, 2013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18, 2013
AIM: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grain-shaped moxibustion versus acupuncture alone in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METHODS: Seventy cases of chronic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were randomly and equal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o receive either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grain-shaped moxibustion or acupuncture group alone. Defecation styles, changes in clinical score of constipation and clinical efficac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combination group than in the acupuncture group (80.0% vs 51.43%, P < 0.05). Moreover, the number of cases having autonomous defecation was significantly more in the combination group than in the acupuncture group. The improvement in difficulty of defecation, defecation time, abdominal pain, exsufflation difficulty, persistent sensation of defecation, sense of anal obstruction and purgative prescription dependence was more significant in the combination group than in the acupuncture group.
CONCLUSION: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grain-shaped moxibustion is more effective than acupuncture alone in improving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 Citation: Li CR, Jing Q, Liu L, Gu ZY.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grain-shaped moxibustion versus acupuncture alone in management of chronic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Shijie Huaren Xiaohua Zazhi 2013; 21(23): 2359-2363
- URL: https://www.wjgnet.com/1009-3079/full/v21/i23/2359.htm
- DOI: https://dx.doi.org/10.11569/wcjd.v21.i23.2359
慢性功能性便秘(chronic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CFC)是消化科较为常见的一类病症, 临床研究表明[1], 本病近年来的发病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向,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 目前, 西医药治疗CFC, 往往给予泻药, 保证患者的正常排便[2]. 针灸治疗是目前临床用于治疗CFC的另一种方法, 在CFC的治疗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麦粒灸是使用麦粒大小的艾炷放置于特点穴位上, 用灼烧局部穴位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 临床广泛应用于各系统的治疗中[3]. 我院在临床治疗CFC, 采用麦粒灸联合针刺的治疗方案,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本研究共纳入CFC患者70例, 均为我院2012-06/2013-01门诊及住院患者. 根据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 将70例患者分为2组. 观察组35例, 治疗上给予麦粒灸联合针刺; 对照组35例, 治疗上给予单纯针刺. 观察组中, 男19例, 女16例, 年龄42-80岁, 平均年龄57.6岁±12.5岁, CFC病史3-15年, 平均病史9.2年±1.7年. 其中慢传输型便秘3例, 出口梗阻型便秘17例, 混合型便秘10例; 对照组中, 男20例, 女15例, 年龄39-80岁, 平均年龄57.3岁±12.2岁, CFC病史2-13年, 平均病史9.1年±1.6年. 其中慢传输型便秘5例, 出口梗阻型便秘16例, 混合型便秘19例. 对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史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4]: 参考2005年颁布的《我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 (1)发病半年以上且最近3 mo内有过发作. 在符合该条件的基础上包含以下2个或2个以上的症状: 25%排便有过努挣, 25%排便为硬粪块, 25%排便有不完全排空感, 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阻塞感, 25%排便需手助排便, 每周排便<3次; (2)不服用泻药, 软粪便较少; (3)排除肠易激综合征. 纳入标准[3]: (1)CFC病史≥6 mo, 近3 mo有过发作; (2)年龄≥18岁, ≤80岁; (3)能配合治疗, 完整疗程者. 排除标准[5]: (1)经检测有肠道器质性病变者; (2)有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其他心脑血管并发症者; (3)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4)不配合治疗或有精神疾患者.
1.2.1 治疗: (1)单纯针刺组: CFC治疗穴位选择大横、天枢、关元、上巨虚、三阴交等. 治疗时患者取仰卧位, 针灸部位用酒精消毒. 选择合适长度的针具进行针刺, 所有穴位均采用平补平泻, 将D6805电针仪的两组电极各连接于双侧天枢、上巨虚, 设置为疏密波, 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 针刺治疗每日1次, 每次30 min; (2)麦粒灸结合针刺组: 针刺方案同单纯针刺组. 针刺治疗完成后, 将适量精艾绒, 制成麦粒大小的艾炷. 将艾炷置于患者的气海、足三里, 点燃艾顶, 缓慢燃烧. 麦粒灸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感觉与皮肤, 当患者感觉穴位局部皮肤有灼烧感, 即可将残余艾炷取出, 放上新的艾炷. 治疗每日1次, 每穴每次7壮艾炷. 2组患者均为1疗程10 d, 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2.2 疗效评定: (1)痊愈: 排便正常, 主要症状消失, 便秘临床症状评分为0; (2)显效: 排便及主要症状较前改善, 便秘临床症状评分较前降低2/3; (3)有效: 排便及主要症状较前改善, 便秘临床症状评分较前降低1/2-2/3; (4)无效: 排便及主要症状无改善, 便秘临床症状评分无降低[6].
1.2.3 观察指标: (1)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自主排便、依赖药物排便例数; (2)秘临床症状评分: 主要包含自主排便、自行排便频率、排便费力程度、每次排便时间、便质、便意感、腹胀、腹痛、排便不尽感、肛门梗阻感、肛门坠胀感、排气不畅感等, 所有观察项目评分0-3分, 总分36分[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mean±SD表示, 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 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 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2个疗程治疗,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 高于对照组51.43%(χ2 = 6.34, P = 0.011, 表1).
分组 | 痊愈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观察组 | 4 | 11 | 13 | 7 | 80.0a |
对照组 | 2 | 8 | 8 | 17 | 51.43 |
治疗前, 2组患者自主排便比例分别为22.86%、20.0%, 无法自主排便患者中, 以依赖泻药者最多, 2组分别为80.0%、82.86%. 上述资料治疗前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观察组自主排便、依赖泻药者比例分别为74.29%、20.0%, 对照组则为45.71%、45.71%, 两组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分组 | 时间 | 自主排便 | 无法自主排便 | ||
依赖泻药 | 手法帮助 | 灌肠 | |||
观察组 | 治疗前 | 8(22.86) | 28(80.0) | 3(8.57) | 1(2.86) |
治疗后 | 26(74.29)a | 7(20.0)c | 1(2.86) | 1(2.86) | |
对照组 | 治疗前 | 7(20.0) | 29(82.86) | 2(5.71) | 2(5.71) |
治疗后 | 16(45.71) | 16(45.71) | 2(5.71) | 1(2.86) |
治疗前, 2组便秘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 观察组排便费力程度、排便时间、腹痛、排气不畅、排便不尽感、肛门梗阻感等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3).
分组 | 自主排便 | 自行排便频率 | 排便费力程度 | 每次排便时间 | 便质 | 便意感 | 腹胀 | 腹痛 | 排便不尽感 | 肛门梗阻感 | 肛门坠胀感 | 排气不畅感 | 总分 |
观察组 | |||||||||||||
治疗前 | 2.33±1.24 | 3.29±1.27 | 1.63±0.70 | 1.68±1.18 | 1.75±1.22 | 0.43±0.38 | 1.31±0.97 | 0.58±0.47 | 1.81±1.00 | 1.49±0.95 | 0.88±0.66 | 0.61±0.53 | 17.89±4.30 |
治疗后 | 1.15±1.03 | 1.68±1.53 | 0.75±0.72 | 0.42±0.29 | 0.60±0.37 | 0.07±0.06 | 0.61±0.42 | 0.15±0.11 | 0.77±0.50 | 0.77±0.69 | 0.50±0.44 | 0.19±0.18 | 7.81±6.66 |
对照组 | |||||||||||||
治疗前 | 2.31±1.22 | 3.31±1.41 | 1.62±0.53 | 1.72±1.34 | 1.42±1.23 | 0.42±0.49 | 1.39±1.01 | 0.63±0.51 | 1.77±1.01 | 1.43±1.02 | 1.02±0.93 | 0.69±0.53 | 18.02±5.31 |
治疗后 | 1.61±1.48 | 2.31±1.82 | 1.19±0.54 | 0.97±0.83 | 0.57±0.45 | 0.09±0.14 | 0.88±0.73 | 0.42±0.39 | 1.14±0.79 | 1.13±0.88 | 0.61±0.59 | 0.60±0.41 | 12.22±6.03 |
t值 | 1.46 | 1.57 | 2.89 | 3.70 | 0.30 | 0.78 | 1.90 | 3.94 | 2.34 | 1.90 | 0.88 | 5.42 | 2.90 |
P值 | 0.074 | 0.061 | 0.002 | 0.000 | 0.381 | 0.220 | 0.031 | 0.000 | 0.011 | 0.031 | 0.190 | 0.000 | 0.002 |
CFC属于临床常见疾病, 目前的临床研究认为其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因素有关: (1)肠道器质性疾病: 临床研究发现[8], 造成CFC常见的肠道器质性病变有肠道肿瘤、肠粘连以及胃肠道炎症等, 均作为病理性CFC发生的危险因素. 此外, 在一些痔疮、肛裂患者中, CFC的发病率亦较高. 但该类患者, 往往由于排便过程中发生疼痛, 长期忍便不排引发, 是心理性CFC发生的危险因素; (2)肠道外器质性疾病: 临床常见腹腔肿瘤压迫肠道, 造成CFC. 此外, 门静脉高压以及心衰, 均能够引发CFC; (3)药物性因素: 一些药物是引发CFC较为常见的原因. 有研究显示[9], 胆碱性药物、阿片类药物及含钙和铝的制剂、铋剂、抗抑郁药以及神经节阻滞剂等都能够造成CFC的发生; (4)肠蠕动减慢: 常见于长期卧床者以及活动较少的老年人中. 由于肠蠕动减慢, 造成粪块干硬难排, 最终引发CFC. 目前, 西医治疗CFC主要分为药物治疗、生物反馈治疗以及手术治疗3类. 由于条件的限制, 目前我国生物反馈治疗尚无法广泛应用. 而CFC患者, 往往不会接受手术治疗. 因此, 药物治疗就成为治疗的首选. 当前临床上用于治疗CFC采用的药物可分为促胃肠道促动力剂、泻剂2类, 虽然上述治疗CFC的效果较好, 能够短时间内让患者排便, 但是一旦停药, 患者往往再次出现长时间的无排便状态[10]. 此外, 临床研究还发现, 长期使用泻剂, 容易引发泻剂性肠病[11]. 因此, 找到一种安全、可靠、疗效好的治疗方法, 就成为目前CFC研究的热点.
针灸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一门学科, 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级别的治疗. 我院在临床治疗CFC中, 我们将天枢、大横、关元、上巨虚、三阴交等作为治疗的主穴. 其中, 天枢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募穴, 属于腑气之所通, 又为气机运行之枢机. 选择天枢进行针刺, 可以通腑行气、通便导滞. 此外, 天枢配合下合穴上巨虚, 更可合治内腑, 加强通调大肠腑气的能力. 关元作为补益要穴, 针刺后可培补元气、益气补肾, 达到综合治疗的目的.
麦粒灸属于灸法中的直接灸, 是让艾柱与患者的皮肤直接接触, 通过点燃艾柱, 让热量直接传输进穴位的一种治疗方式[12]. 现代研究表明[13], 麦粒灸是以短暂的灼热、灼痛感觉与持续的穴位炎性反应为其特殊的刺激形式. 有实验研究发现[14,15], 通过灼热局部皮肤, 可以造成局部区域的小血管出现扩张, 并引起小血管通透性增加, 细胞吞噬的能力得到加强. 目前, 麦粒灸已在临床广泛应用, 皮肤科、消化科、呼吸科、心脑血管科等均可见较多的应用报道.
本研究将麦粒灸联合针刺作为CFC的治疗方案, 同单纯针刺治疗CFC进行了疗效学与相关症状的观察. 首先, 通过2个疗程的治疗, 可以发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0.0%, 高于对照组的51.43%. 提示麦粒灸与针刺合用, 可以提高单纯针刺的疗效. 而对比治疗前后排便方式, 可以发现, 无论是观察组还是对照组, 均能够增加CFC自主排便率, 降低泻剂依赖率. 但观察组治疗后自主排便率(74.29%)与依赖泻剂率(20.0%), 相比较对照组的45.71%、45.71%, 优势更为显著. 上述结果显示, 针灸联合治疗是目前除药物外, 疗效较为可靠的一种治疗方式. 针灸治疗, 是通过调节患者自身内环境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对于药物治疗, 其不存在药物并发症. 另外, 我们对治疗前后2组便秘临床积分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可以发现, 治疗后2组便秘临床积分均较治疗前有了一定的下降. 对2组资料进行治疗后的组间比较, 可以发现, 观察组在改善CFC患者排便费力程度、排便时间、腹痛、排气不畅、排便不尽感、肛门梗阻感等方面, 要优于对照组. 该结果提示, 麦粒灸联合针刺, 不但可以提高治疗疗效, 还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属于综合性治疗.
总之, 麦粒灸合针刺治疗CFC, 疗效优于单纯针刺, 能显著改善CFC患者各项临床症状.
目前, 西医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chronic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CFC), 往往给予泻药, 保证患者的正常排便. 针灸治疗是目前临床用于治疗功能性便秘的另一种方法, 在CFC的治疗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麦粒灸是使用麦粒大小的艾炷放置于特点穴位上, 用灼烧局部穴位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 临床广泛应用于各系统的治疗中.
扈晓宇, 教授, 主任医师,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临床研究还发现, 长期使用泻剂, 容易引发泻剂性肠病. 因此, 找到一种安全、可靠、疗效好的治疗方法, 就成为CFC研究的热点.
现代研究表明, 麦粒灸是以短暂的灼热、灼痛感觉与持续的穴位炎性反应为其特殊的刺激形式. 有实验研究发现, 通过灼热局部皮肤, 可以造成局部区域的小血管出现扩张, 并引起小血管通透性增加, 细胞吞噬的能力得到加强.
目前, 麦粒灸已在临床广泛应用, 皮肤科、消化科、呼吸科、心脑血管科等均可见较多的应用报道.
本文设计合理, 结果可靠, 对临床医师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编辑: 田滢 电编: 鲁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