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回日期: 2012-12-06
接受日期: 2012-12-14
在线出版日期: 2012-12-28
目的: 研究CD40分子在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溃疡性结肠炎严重度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08-01/2011-10本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6例, 同时收集同期健康体检者10例.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溃疡性结肠炎组织和正常结肠组织中CD40分子的表达.
结果: CD40分子在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2.50% vs 20.00%, χ2 = 6.2217, P<0.05). 与轻度溃疡性结肠炎相比, CD40阳性表达率在中度溃疡性结肠炎中明显升高(90.00% vs 39.28%, P<0.05).
结论: CD40在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存在异常表达.
引文著录: 赵毅, 陆志平, 曹建凡, 陈卫昌. CD40在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2; 20(36): 3801-3803
Revised: December 6, 2012
Accepted: December 14, 2012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8, 2012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CD40 in ulcerative colitis.
METHODS: The expression of CD40 protein 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in 56 cases of human ulcerative colitis and 10 case of normal colon tissue.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CD40 expression in active ulcerative coliti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normal colon tissue (62.50% vs 20.00%, χ2 = 6.2217, P < 0.05). The positive rate of CD40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moderately than in mildly active ulcerative colitis (P < 0.05).
CONCLUSION: CD40 is abnormally expressed in colon tissue of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 Citation: Zhao Y, Lu ZP, Cao JF, Chen WC. Significance of expression of CD40 in ulcerative colitis. Shijie Huaren Xiaohua Zazhi 2012; 20(36): 3801-3803
- URL: https://www.wjgnet.com/1009-3079/full/v20/i36/3801.htm
- DOI: https://dx.doi.org/10.11569/wcjd.v20.i36.3801
溃疡性结肠炎是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其病因并不完全明确, 其中免疫因素致病是目前一重要学说. CD40分子具有促进B细胞活化增殖、信号传导等重要功能, 是免疫应答中重要的共刺激分子[1]. 基于CD40在介导免疫反应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本试验分析CD40在溃疡性结肠炎组织和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CD40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收集2008-01/2011-10本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6例, 其中男31例, 女25例, 年龄17-62岁, 平均(40.50±11.26)岁.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科组制定的诊断指南. 另外, 收集健康体检者10例, 其中男6例, 女4例, 年龄28-59岁, 平均(41.70±10.54)岁. 所有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均于肠镜操作中留取组织标本. 2组患者年龄、性别均无统计学差异, 具有可比性(P>0.05). 所有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鼠抗人CD40单克隆抗体购自BD Pharmingen公司, DAB显色试剂为福建迈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
1.2.1 检测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CD40的表达: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 用PBS取代一抗做阴性对照, 阳性对照采用何杰金氏淋巴瘤标本.
1.2.2 判断标准: CD40染色阳性表达呈棕黄色或棕褐色, 主要位于细胞膜, 胞浆同时着色亦为阳性. 计分标准参照Barnes等[2]提出的基于3个参数的半定量计数方法, 即染色强度(A), 阳性细胞数(B)和两者计分的乘积.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分标准参照文献[3].
1.2.3 指标观察: 根据患者的腹泻、便血、内镜下黏膜表现计算southerland评分.
统计学处理 以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各组间差异, 计量资料符合参数检验的采用t检验, 不符合参数检验的采用秩和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CD40分子在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 其表达率为62.5%, 较健康体检者(20%)明显升高, 且差异有统计意义(χ2 = 6.2217, P<0.05, 表1).
5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southerland评分为3-5分者28例、6-10分者21例、11-12分者7例, 其阳性率轻度组为39.28%, 中度组为90.00%, 重度组为71.42%; CD40分子表达率在轻度组与中度组之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4532, P<0.05); 轻、中度组与重度组相比, 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认为, CD40参与多种疾病的致病过程, 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宿主抗移植物排斥反应、移植物抗宿主疾病等. 黄建安等[3]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恶性肿瘤组织中CD40分子的表达, 并分析CD40表达水平高低与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相关性; 结果显示CD40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6.5%, 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P<0.01), CD40在肺癌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其阳性表达可作为肺癌预后判断及淋巴结转移监测的有价值指标之一. 田文妍等[4]检测128例胃腺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的CD40蛋白表达, 结果显示胃腺癌组织中CD40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4.8%, 而相应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0%, CD40表达与胃腺癌远处转移和TNM分期相关. 张志超等[5]报道4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CD40的表达, 并选择25例癌旁正常组织(距癌组织≥2 cm)作为对照, 结果显示40例肝癌组织中CD40表达的阳性率为47.5%(19/40), 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 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薛丽英等[6]报道CD40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54.43%, 明显高于正常食管鳞状上皮(P<0.05),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CD40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 王赫等[7]也报道结肠组织中CD40阳性细胞百分数较对照组高(P<0.05).
目前, 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认为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过程中树突状细胞呈激活状态, 激活的树突状细胞是导致溃疡性结肠炎发生、发展的关键启动子. CD40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和E-选择素的表达, 反过来可以促进炎症部位淋巴细胞的聚集. CD40可与APC(包括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表面的CD40结合, 从而对细胞免疫不同时相的免疫应答起控制作用[8-10].
本研究表明, 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黏膜表面可见CD40的表达明显升高, 且与健康体检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有研究表明, 在活化的炎症性肠病组织中可见黏膜和黏膜下的单核细胞、内皮细胞及肠间质细胞的CD40的广泛分布[11-15]; 其次, 溃疡性结肠炎严重度与CD40的表达有一定的相关度. 本研究表明, 随着溃疡性结肠炎southerland评分的升高, 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组织中CD40分子的表达较轻度组明显升高, 表明CD40的表达水平部分反应了溃疡性结肠炎症的轻重, 但与重度组中CD40分子表达率相比, 无论轻、中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其原因可能在于CD40-CD40L的传导过程涉及到众多炎症因子、细胞因子及黏附分子. 而溃疡性结肠炎除炎症外还有免疫机制等多方面因素作用, 其次, 可能与纳入研究的病例数较少有关.
本研究表明, CD40在溃疡性结肠炎黏膜组织中的存在表达异常, 提示其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生发展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通过调控CD40分子的表达, 将为溃疡性结肠炎的生物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溃疡性结肠炎是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其病因并不完全明确, 其中免疫因素致病是目前一重要学说. CD40分子具有促进B细胞活化增殖、信号传导等重要功能, 是免疫应答中重要的共刺激分子.
张志坚, 教授, 福州总医院消化内科
薛丽英等报道CD40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54.43%, 明显高于正常食管鳞状上皮(P<0.05),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CD40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 王赫等也报道结肠组织中CD40阳性细胞百分数较对照组高(P<0.05).
本研究目的明确, 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但是指标单一, 希望进一步深入研究.
编辑:李军亮 电编:鲁亚静
1. | Koutroubakis IE, Theodoropoulou A, Xidakis C, Sfiridaki A, Notas G, Kolios G, Kouroumalis EA. Association between enhanced soluble CD40 ligand and prothrombotic state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4;16:1147-1152. [PubMed] [DOI] |
2. | Barnes DM, Meyer JS, Gonzalez JG, Gullick WJ, Millis RR. Relationship between c-erbB-2 immunoreactivity and thymidine labelling index in breast carcinoma in situ.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1991;18:11-17. [PubMed] [DOI] |
6. | 薛 丽英, 张 祥宏, 李 学民, 李 月红, 丁 涛, 米 建民, 王 俊灵, 严 霞, 温 实, 邢 欣. 食管鳞状细胞癌CD40、COX-2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关系的研究.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09;89. |
8. | Schönbeck U, Libby P. The CD40/CD154 receptor/ligand dyad. Cell Mol Life Sci. 2001;58:4-43. [PubMed] [DOI] |
9. | 万 国仕, 赵 振中, 钱 一龙, 谢 中华, 王 珠美, 朱 建俊. 血清SOCS-3、IL-6、TNF-α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1;19:3370-3373. [DOI] |
11. | Mineva ND, Rothstein TL, Meyers JA, Lerner A, Sonenshein GE. CD40 ligand-mediated activation of the de novo RelB NF-kappaB synthesis pathway in transformed B cells promotes rescue from apoptosis. J Biol Chem. 2007;282:17475-17485. [PubMed] [DOI] |
13. | Kono K, Sobue I. [Histamine and ergotamine loading tests]. Nihon Rinsho. 1979;Suppl:1847-1848. [PubMed] |
14. | Toubi E, Shoenfeld Y. The role of CD40-CD154 interactions in autoimmunity and the benefit of disrupting this pathway. Autoimmunity. 2004;37:457-464. [PubMed] [DO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