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回日期: 2012-09-30
接受日期: 2012-10-29
在线出版日期: 2012-11-08
目的: 了解我国肝硬化患者的心理特征, 以及评价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 检索PubMed和CNKI数据库, 纳入肝硬化住院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和/或心理护理干预与未干预比较的护理研究. 应用Cochrane 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纳入文献24篇, 总共纳入2 255例肝硬化患者. 肝硬化患者突出危机心理为抑郁(65.0%)和焦虑(37.3%), 其影响因素有文化程度、经济状况、住院次数和疾病程度. Meta分析发现, 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肝硬化患者抑郁症状(SCL-90量表、CES-D量表)或焦虑症状(SCL-90量表、SAS量表、SF-36量表)的量化评分, 但SDS量表评估的抑郁改善未达统计学差异(P = 0.06), 心理护理对焦虑症状的改善较抑郁症状更为明显. 心理护理明显降低重度抑郁(OR = 0.08, 95%CI 0.03-0.21, P<0.00001)或重度焦虑(OR = 0.07, 95%CI 0.02-0.23, P<0.0001)患者的发生率.
结论: 医护人员须重视肝硬化患者的危机心理, 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改善其危机心理.
引文著录: 王瑞, 张宗霞, 骆欧, 张铭光. 肝硬化患者心理特征和心理护理的系统评价.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2; 20(31): 3037-3042
Revised: September 30, 2012
Accepted: October 29, 2012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8, 2012
AIM: To investigate the psychological features and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METHODS: PubMed and Chinese Journal Full-text Database were searched. Either series reports or comparative studies involving psychological features or comparison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vs none were eligible for analysis.
RESULTS: Totally, 24 papers containing 2 255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were included. Major psychological crisis was depression (65.0%) and anxiety (37.3%), which were mainly influenced by education degree, financial status, hospitalization frequency, and disease stage. The results of meta-analyses show that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significantly reduced not only the score of either depression or anxiety symptoms but also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depression or anxiety.
CONCLUSION: Health carers should be aware of psychological crisis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is able to improve psychological crisis.
- Citation: Wang R, Zhang ZX, Luo O, Zhang MG. Psychological crisis and nursing of liver cirrhosis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Shijie Huaren Xiaohua Zazhi 2012; 20(31): 3037-3042
- URL: https://www.wjgnet.com/1009-3079/full/v20/i31/3037.htm
- DOI: https://dx.doi.org/10.11569/wcjd.v20.i31.3037
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疾病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目前缺乏有效的根治手段[1]. 肝硬化病程长, 治疗过程中常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2]. 因此患者易出现焦虑、恐慌、烦躁、抑郁、无助、不配合治疗, 甚至自杀倾向等应激心理状态[2]. 随着社会发展, 患者的心理状况也发生了变化, 对生活质量有更高要求, 因而继发了疾病状态下的负性心理冲突, 称为"危机心理". 为适应患者的心理变化, 个性化心理观察及护理尤为重要, 这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 本研究分析了我国肝硬化住院患者心理护理的相关文献, 以了解我国肝硬化患者的心理特征和评价心理护理的干预效果.
本研究以当前已发表可检索获取的肝硬化患者心理护理相关研究报道为材料, 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和理念进行二次文献分析.
1.2.1 文献检索: 检索中文期刊文献数据库CNKI的检索策略为: "肝硬化"(主题)AND"心理"(主题)AND"护理"(主题). PubMed检索策略为: "("liver cirrhosis"[MeSH Terms] OR ("liver"[All Fields] AND "cirrhosis"[All Fields]) OR "liver cirrhosis"[All Fields]) AND ("psychological"[All Fields] OR "psychology"[Subheading] OR "psychology"[All Fields] OR "psychology"[MeSH Terms]) AND ("nursing"[Subheading] OR "nursing"[All Fields] OR "nursing"[MeSH Terms] OR "nursing"[All Fields] OR "breast feeding"[MeSH Terms] OR ("breast"[All Fields] AND "feeding"[All Fields]) OR "breast feeding"[All Fields])". 检索均截止至2011年.
1.2.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研究对象为肝硬化住院患者, 对病情程度(代偿期或失代偿期)、年龄、性别无限制; 但合并肝性脑病或确诊精神疾患病例予排除. 纳入研究类型: 随机对照试验、病例对照研究、系列病例报道. 纳入研究须至少报道1项终点指标: (1)肝硬化住院患者的心理特征比例; (2)心理护理干预与未干预的前后自身量化比较或平行量化比较.
1.2.3 文献评估与数据提取: 阅读纳入文献全文, 按上述纳入排除标准筛选目标文献. 提取数据为: 总样本量, 某项具体危机心理特征的例数(如抑郁、焦虑), 致危机心理的危险因素的例数, 心理护理干预的内容, 比较方法(自身前后对照或随机平行对照), 干预组与对照组的比较结果.
统计学处理 MS Excel2007软件绘制条形图, Cochrane RevMan5.1软件完成Meta分析和绘制森林图. 由于精神症状评分标准各不同, 故Meta分析按相同评分量表合并. 对连续数据计算标准均数差(Std. Mean Difference)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 对计数数据则计算比值比(odds ratio, OR)和95%CI. 若异质性检验有明显异质性存在, Meta分析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 与平行对照/自身前后对照组比较, P<0.05认为心理护理干预优效.
2005年以前较早期相关研究质量低, 纳入文献均为2005年以后公开发表的论文. 检索和筛选流程见图1. 符合纳入标准24篇[1-24], 总2 255例肝硬化患者, 平均每篇94.0例. 纳入研究包括随机对照试验8篇[7,10,15,16,19,21-23]、非随机平行对照/自身前后对照研究8篇[5,6,9,11,17,18,20,24]、病例报道8篇[1-4,8,12-14].
经数据整合, 抑郁是肝硬化患者最突出的危机心理(65.0%), 其次为恐惧(37.5%)和焦虑(37.3%), 出现绝望感者占5.0%(图2A). 对于抑郁程度, 有研究结果为重度抑郁者仅占3.3%, 而轻-中度抑郁者共占61.8%[1]; 但另有研究发现抑郁高评分组占87.5%[11].
分析导致肝硬化患者危机心理的诸多因素发现, 担心影响职业工作的比例最高(68.3%), 其次为担心影响家属生活(65.0%), 对疾病本质的认知包括担心疾病复发和出现并发症、缺乏根治性手段、该病远期预后不佳也是主要的危机心理诱因(56.7%-65.0%)(图2B). 有研究发现, 63.3%住院患者提出经济问题是其主要住院顾虑, 8.3%病人因经济问题主动放弃治疗[3]. 文化程度可能影响肝硬化患者抑郁的发生, 大专以上者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学、小学及文盲(P<0.01)[1]. 当肝硬化进展至失代偿期后患者的危机心理比例也在发生变化, 与代偿期相比为抑郁(2.13:1)、焦虑(0.80:1)、恐惧(0.47:1)、急躁(1.03:1), 表明抑郁比例增加, 但对疾病的恐惧心理明显降低了[12]. 患者住院次数也对其危机心理有一定影响, 有研究比较了住院次数>5次、2-4次、1次3组的不同危机心理发生率, 发现比例依次为抑郁(1.09:1.18:1)、焦虑(5.32:7.05:1)、恐惧(0.10:0.39:1)、急躁(2.26:1.18:1), 随着住院次数增加肝硬化患者的焦虑心理明显增加, 在多次住院后急躁心理也有所增加, 但恐惧心理明显减弱[12].
另有研究发现超过半数肝硬化患者的心理需求为: 被人理解(87.8%)、听其倾述(76.7%)、心理支持(74.4%)、被人尊重(52.2%), 其他心理需求还包括解释、鼓励及同情[13].
对临床肝硬化患者的危机心理特征应有科学的诊断和干预策略. 目前可采用相关量表用于诊断, 如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美国流调中心抑郁自量表(CES-D)、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量表(HAD)、以及专业化更强的《肝硬化住院患者心理综合评估量表》等[1,2,5-7,10,11].
广义上, 肝硬化患者心理治疗干预包括: (1)所处环境的改善; (2)生活方式的改变; (3)周围人(包括医护人员)语言、行为的影响(如安慰、鼓励、暗示和示范等); (4)特殊环境布置等一切有助于改善危机心理的方法. 其中包括大量必不可少的护理工作, 护理干预发挥着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有效的健康教育将发挥首要作用[3,5,7]. 个体化的心理治疗是建立在准确的心理评估基础上, 运用一定心理治疗技巧, 如精神分析、暗示、松弛疗法等[6,7,9,10].
共16篇有效文献通过平行对照或自身前后对照比较了心理护理干预与未干预的效果[5-7,9-11,15-24], 纳入分析的研究方法学质量均不高, 有8篇文献提及随机分组[7,10,15,16,19,21-23], 但是随机方法与实施无详细描述.
SCL-90量表、CES-D量表评估结果发现, 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明显减低肝硬化患者抑郁症状的量化评分(P<0.05), 但是SDS量表评估的Meta分析发现抑郁评估改善未能达到统计学差异(P = 0.06, 图3). SCL-90量表、SAS量表、SF-36量表评估结果发现, 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肝硬化患者焦虑症状的量化评分(P<0.0001, 图4). 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焦虑症状较抑郁症状更为明显. 心理护理对重度危机心理的影响的Meta分析, 发现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发生重度抑郁(OR = 0.08, 95%CI 0.03-0.21, P<0.00001)和重度焦虑(OR = 0.07, 95%CI 0.02-0.23, P<0.0001)的发生率(图5).
此外, 有研究还发现心理护理干预对人际关系、精神病性、躯体化及敌对性的评分均有改善(P<0.05), 但对强迫、恐怖、偏执的评分无影响[6]. 另有研究同样发现, 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的人际关系敏感和敌对情绪的严重程度有减轻作用, 尤其是对中-重度患者(P<0.05)[9].
南丁格尔曾说: "要使千差万别的患者达到治疗和康复的最佳身心状态, 本身就是最精细的艺术"[7]. 因此护理工作中应对肝硬化患者的危机心理特征和相关背景特点进行个体化分析, 了解患者当前主要心理冲突以利于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 一般肝硬化患者的危机心理以抑郁和焦虑占主导, 但对个体哪一种为偏重, 需要主动倾听、询问及分析. 患者文化程度、经济状况、住院次数、疾病程度均会与其当前危机心理状况相关, 也应充分个体化考虑.
目前应当认为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肝硬化患者危机心理有积极作用, 应在临床护理工作尝试推广[6,7,9-11]. 通过文献总结10项针对肝硬化患者的心理护理的干预要点: (1)帮助患者尽快适应环境消除陌生感, 包括热情接待和入院宣教, 使其尽快适应其角色; (2)熟悉患者的实际状况, 帮助患者正确地认识自我, 给患者安全感; (3)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并积极与家属沟通, 取得家属的密切配合; (4)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如保证休息, 禁烟酒及辛辣、粗糙、刺激性食物, 有腹水者限钠盐摄入, 避免便秘等; (5)从理解和认知做起,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指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 减轻对疾病的恐惧感; (6)合理使用心理治疗, 进行心理干预前耐心向患者解释, 以免引起患者的猜疑和误会而强化过度焦虑和抑郁; (7)充分运用积极的暗示, 激发患者潜能和想象力, 消除其无望心理, 使其身心进人最佳状态; (8)个人爱好能使患者暂时忘掉痛苦, 挖掘其积极心理因素, 排遣孤独感, 可考虑指导采用松弛疗法; (9)促进病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 缓解肝硬化患者的人际关系敏感; (10)尊重患者的人格和隐私, 约10%肝硬化患者甚至要求对其诊断和病情保密[3].
总之, 肝硬化病程长、病情反复、并发症多, 患者在生理功能损害同时, 心理压力逐步增大, 产生焦虑、抑郁等多种负性心理, 医护人员必须给予重视. 应在系统治疗的基础上正确分析肝硬化患者的心理状况并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肝硬化目前缺乏有效的根治手段, 病史长, 治疗过程中常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 患者易出现焦虑、恐慌、烦躁、抑郁、无助、不配合治疗, 甚至自杀倾向等应激心理状态.
高润平, 教授,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内科
随着社会发展, 患者对生活质量有更高要求, 继发了疾病状态下的负性心理冲突. 为适应被患者的心理变化, 心理护理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通过文献分析, 本文研究了我国肝硬化患者的心理特征和评价心理护理的干预效果.
当前较多报道中肝硬化患者最为突出的危机心理是抑郁、焦虑和恐惧. 心理护理干预相关临床对照研究中, 采用了多种心理评估量表, 相对具有共同点的是主要围绕抑郁和焦虑的比较, 较多研究肯定了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的价值.
二次文献分析是循证医学的重要方法, 可以提供更高级别的研究证据. 目前我国关于肝硬化患者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护理干预已有不少的临床病例报道、病例对照研究, 以及随机对照试验; 但目前尚无相关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文献报道.
肝硬化病程长、病情反复、并发症多, 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多种负性心理, 医护人员必须给予重视. 应在系统治疗的基础上正确分析肝硬化患者的心理状况并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文章在阅读和分析大量文献的基础上, 指出肝硬化患者的心理特征, 分析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危机心理改善的作用. 在当前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转变的新形势下, 了解肝硬化患者的危机心理和干预处理是医生和护士的共同责任和义务.
编辑:田滢 电编:鲁亚静
14. | Kim SH, Oh EG, Lee WH. Symptom experience,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Korea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Int J Nurs Stud. 2006;43:1047-1056. [PubMed] [DO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