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回日期: 2008-03-03
接受日期: 2008-03-04
在线出版日期: 2008-03-08
目的: 总结心脏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中医辨证思路和临床疗效.
方法: 对2001-2006年心血管病手术后消化功能紊乱而进行中医辫证治疗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评价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及转归.
结果: 80例术后消化功能紊乱患者经中医辨证治疗后, 显效46例, 有效31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6.25%.
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对心脏病术后消化功能紊乱具有较好疗效, 促进术后患者心功能的恢复, 缩短住院时间,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引文著录: 马丽红, 曲家珍, 张瑞华. 心脏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中医辩证思路和疗效.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8; 16(7): 784-786
Revised: March 3, 2008
Accepted: March 4, 2008
Published online: March 8, 2008
AIM: To study the way and summariz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based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s on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disorder after cardiovascular surgery.
METHODS: This study included a group of 80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disorder after cardiovascular surgery, who were treat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sed o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symptoms and signs.
RESULTS: Of the 80 patients, 46 showed excellent efficacy and 31 exhibit general efficacy. No effectiveness was found in 3 patien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as 96.25%.
CONCLUSION: Treatment based o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symptoms and signs can improve the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of patients after cardiovascular surgery and reduce the in-hospital time.
- Citation: Ma LH, Qu JZ, Zhang RH. The way and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s based o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symptoms and signs on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disorder after cardiovascular surgery. Shijie Huaren Xiaohua Zazhi 2008; 16(7): 784-786
- URL: https://www.wjgnet.com/1009-3079/full/v16/i7/784.htm
- DOI: https://dx.doi.org/10.11569/wcjd.v16.i7.784
术后消化功能紊乱是心脏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患者出现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厌食、口干难忍、恶心或呕吐、呃逆、腹胀、便秘或腹泻等症, 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和患者各脏器功能的恢复[1], 导致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 目前胃肠功能障碍在危重症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被认为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始发因素之一[2]. 因此采用有效措施预防和治疗心脏病术后消化功能紊乱, 对患者的手术疗效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 可使用的有关西药很多, 但疗效并不满意, 我们根据中医辨证施治, 收到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
2001-05/2006-05我院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心血管病患者80例, 男52例, 女28例; 年龄5 -79(平均51.23)岁. 心脏瓣膜病31例, 其中风湿性心脏病27例, 二尖瓣脱垂2例,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例; 先天性心脏病10例, 其中室间隔缺损5例, 房间隔缺损4例, 主动脉缩窄1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5例, 主动脉夹层2例; 扩张型心脏病2例. 行瓣膜置换、修补及环缩术者31例,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5例,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5例,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4例, 人工血管替换术2例, 心脏移植2例.
参考1995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和上海中医学院主编的《内科学》中医辨证分为四型: 胃阴不足型(32例): 证见呃逆急促, 纳呆厌食, 胃脘灼热或隐痛, 口干咽燥, 大便秘结, 五心烦热、舌红绛少苔或无苔, 脉细数. 脾胃虚弱型(19例): 证见不思饮食, 气短乏力, 嗳气或胃脘隐痛, 食后腹胀, 便溏或排便费力, 但并不干结, 舌淡红苔薄白, 脉细弱或结代. 脾虚湿阻型(18例): 证见纳呆食少, 脘腹痞满, 嗳气恶心, 口黏或口苦, 气短乏力, 大便不畅或失禁, 舌淡苔白厚腻, 脉滑. 肝胃不和型(11例): 证见胃脘及胸胁胀满, 呃逆频作, 嘈杂泛酸, 恶心或呕吐, 失眠多梦, 大便无规律, 舌红苔白, 脉弦.
手术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 术后常规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抗凝以及抗感染治疗, 8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 术后3-4 d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腹部不适或疼痛、或烧灼感、厌食、口干难忍、恶心、或呕吐、呃逆、腹胀、便秘或腹泻等消化功能紊乱症状, 给予吗叮琳, 或调整常规用药, 停用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 症状仍不缓解, 中医治疗时为术后5-26 d, 平均11.6 d. 胃阴不足型: 治以养阴润燥和胃, 以益胃汤加减. 药用太子参20 g, 沙参15 g, 麦冬20 g, 玉竹10 g, 生熟地各20 g, 白术10 g, 茯苓15 g, 丁香6 g, 苡仁20 g, 山药15 g, 焦三仙30 g, 桔梗6 g, 生甘草6 g. 脾胃虚弱型: 治以益气健脾和胃, 以补中益气汤加减. 药用黄芪30 g, 西洋参3 g, 白术9 g, 陈皮10 g, 甘草6 g, 当归10 g, 柴胡6 g, 升麻6 g, 麦冬12 g. 脾虚湿阻型: 治以健脾祛湿, 理气和胃, 以丁香透膈散合四君子汤加减. 药用党参12 g, 白术10 g, 茯苓15 g, 木香6 g, 砂仁6 g, 丁香6 g, 苡仁20 g, 山药15 g, 焦三仙30 g, 陈皮9 g, 藿香10 g, 佩兰10 g, 苏梗6 g. 肝胃不和型: 治以疏肝和胃, 降逆止吐. 方用逍遥散合旋复代赭汤加减. 药用旋复花10 g, 代赭石12 g, 太子参15 g, 白术10 g, 茯苓10 g, 柴胡6 g, 郁金10 g, 炙甘草6 g. 每剂中药水煎150 mL, 分2次温服, 7 d为1个疗程. 在中药治疗期间, 患者常规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及抗凝治疗, 剂量与服药方法不变.
疗效判定标准参考1995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制定: 治疗1个疗程后, 临床症状消失或改善两级以上, 舌象趋于正常, 为显效; 症状减轻, 较治疗前改善一级以上, 舌苔脉象异常仍存为有效: 未达到有效及显效标准者为无效. 80例患者, 显效46例, 有效31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6.25%.
尽管近年来心脏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和方法的改进, 使许多心血管系统疾病得到根治或改善, 尤其是心脏移植术的成功, 为许多重度心衰患者带来了福音, 患者存活时间延长, 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死亡率显著下降[4]. 但是, 因心脏外科手术通常是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非生理状态下进行, 患者的生理功能受到一定的干扰, 对全身的内环境有较大的影响, 甚至在心脏泵血功能已恢复正常后, 这些影响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仍持续存在, 因而常出现一些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 术后消化功能紊乱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 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和患者各脏器功能的恢复[1].
由于体外循环时间过长, 治疗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术后大量抗生素的应用引起肠道菌群失调, 术中、术后缺氧, 心功能不全引起消化道淤血, 消化功能紊乱在接受心脏术后患者中并不少见, 常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 如电解质紊乱、延迟口服药治疗、饮食摄入和脱水等[5]. 直接影响心脏功能的恢复. 临床上多应用西药对症治疗, 包括促胃肠动力、保护胃黏膜、抑酸、抗幽门螺旋杆菌、抗焦虑和抗抑郁等治疗, 有一定的疗效, 但长期应用副作用多[6].
消化功能紊乱属于中医学之"哕逆"、"胃脘痛"、"虚秘"和"泄泻"等范畴, 中医辨证治疗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7], 且具有规范的中医诊疗标准[8], 临床辩证与辨证相结合, 方法灵活[9], 疗效显著, 且副作用小[10]因而具有明显的优势. 由于心脏手术的特殊性, 心脏病术后患者元气大伤、宗气大泄、伤阴动血、痰湿食滞内生, 与常见的消化功能紊乱的患者病因病机不同. 根据中医理论, 本病以气阴两虚为本, 气滞湿阻为标. 治以益气健脾、养阴润燥、理气和胃为总则. 我们对80例术后消化功能紊乱患者进行中医辩证治疗, 能显著缓解患者术后出现的上腹部不适或疼痛、或烧灼感、厌食、口干难忍、恶心、或呕吐、呃逆、腹胀、便秘或腹泻等症, 保证正常术后药物和营养摄入, 改善电解质紊乱, 促进心功能的恢复, 从而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近年来心脏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和方法的改进, 使许多心血管系统疾病得到根治或改善, 尤其是心脏移植术的成功, 为许多重度心衰患者带来了福音, 患者存活时间延长, 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死亡率显著下降. 但是, 因心脏外科手术通常是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非生理状态下进行, 患者的生理功能受到一定的干扰, 因此采用有效措施预防和治疗心脏病术后消化功能紊乱, 对患者的手术疗效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季国忠, 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科
中医辩证治疗对心脏病术后消化功能紊乱具有较好疗效, 可促进术后患者心功能恢复, 缩短住院时间.
本研究具有祖国医学特色, 类似报道不多, 对促进心脏病术后患者心功能恢复, 缩短住院时间, 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编辑: 李军亮 电编: 何基才
1. | 吴 英恺, 王 一山, 李 平, 林 训生. 国际心胸外科实践. 第1版.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 87-135. |
2. | 焦 增绵, 于 全俊. 中西医临床心血管病学.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0; 669. |
3. |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1993; 1. |
5. | 朱 晓东, 薛 淦兴. 心脏外科指南. 第1版.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990; 558-576. |
8. | 张 生声, 汪 红兵, 李 乾构.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治规范(草案).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02;4:194. |
10. | 赵 荣莱, 沈 惠安.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治疗进展. 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 1998;6:254-2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