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经验 Open Access
Copyright ©The Author(s) 2005. Published by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5-08-15; 13(15): 1927-1930
在线出版日期: 2005-08-15. doi: 10.11569/wcjd.v13.i15.1927
精神、心理行为障碍对女性肠易激综合征与重叠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影响
廖常奎, 王佩秋
廖常奎, 王佩秋, 四川省妇幼保健院, 妇女儿童医院内科 四川省成都市 610031
通讯作者: 廖常奎,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抚琴西路338号, 四川省妇幼保健院, 妇女儿童医院内科. ckliao2004@126.com
电话: 028-87738249 传真: 02887735539
收稿日期: 2005-06-10
修回日期: 2005-06-12
接受日期: 2005-06-13
在线出版日期: 2005-08-15

目的: 分析、比较女性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因素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及重叠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发病率的影响.

方法: (1)根据罗马Ⅱ标准将103例符合诊断条件的女性IBS 患者分为便秘型IBS(C-IBS)、腹泻型IBS(D-IBS)和交替型IBS(A-IBS), 对其中43例伴有上消化道功能障碍的患者诊断为重叠FD, 17例伴有尿频、尿急、排尿不尽感者诊断为IBS结肠外动力紊乱. (2)对所有患者按不同年龄、职业、学历分组, 分析比较不同因素对各型IBS及重叠FD发病的影响.

结果: 18-30岁年龄段较其他年龄段的发病率高, 有显著性差异(χ2 = 22.68, P<0.01), C-IBS发生率较D-IBS和A-IBS高, 有显著性差异(χ2 = 8.15, P<0.05); 非体力职业和高中及大中专学历发病率比相应同组其他患者比较高, 有显著性差异(χ2 = 11.68, χ2 = 12.88, P<0.05). 影响发病的因素还有婚姻、就业等状况所引起的精神、心理行为障碍.

结论: IBS重叠FD在18-30年龄段、非体力职业和中等文化程度的女性有比较高的发病率, 各型IBS中C-IBS的发病率最高, 与重叠FD关系较密切, 其病理生理机制主要是胃肠道动力障碍.

关键词: N/A

引文著录: 廖常奎, 王佩秋. 精神、心理行为障碍对女性肠易激综合征与重叠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影响.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5; 13(15): 1927-1930
N/A
N/A
Correspondence to: N/A
Received: June 10, 2005
Revised: June 12, 2005
Accepted: June 13, 2005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15, 2005

N/A

Key Words: N/A


0 引言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目前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之一, 发病以女性为主, 高发年龄在20-50岁, 可对患者的工作、学习、交往及生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本病的临床特征是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有排便习惯改变, 缺乏形态学和生化指标的异常, 可与其他功能性胃肠疾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FGIDs)重叠, 出现胃肠道动力障碍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 症状与消化系统器质性疾病相比无特异性区别. 在我院内科门诊IBS患者的就诊率约占8-10%, 其中部分患者表现有重叠FD症状. 由于精神或情感(心理)障碍对IBS发病起着重要作用, 因而女性在本病中占有特殊地位. 根据我们收集的资料, 以下对影响发病的有关因素作一分析讨论.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选择2003-06/2004-10在我院内科门诊就诊的283例有腹痛、腹胀, 排便习惯、次数和性状异常症状的女性患者, 参照IBS诊断的"罗马Ⅱ标准"[1], 即腹痛/不适伴排便异常同时存在, 症状累计(不一定连续)≥12 wk/a, 便后缓解等条件, 从中筛选出103例符合IBS诊断条件者. 患者年龄18-82岁, 平均35.3岁, 病程1-23年, 平均28.25 mo, 按罗马Ⅱ标准分为便秘型IBS(C-IBS)58例, 腹泻型IBS(D-IBS)19例, 便秘、腹泻交替型IBS(A-IBS)26例. 所有病例均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除外肝、胆、胰及胃肠道器质性疾病, 无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内分泌疾病, 无腹部手术史. FD病例选择: 按"罗马Ⅱ标准"对FD的诊断标准[2], 在上述疾病基础上将以下症状累计(不一定连续)≥12 wk/a者纳入重叠FD诊断病例: (1)持续性或再发性集中于上腹部的疼痛或不适样的消化不良; (2)缺乏可以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疾病存在的依据; (3)消化不良症状不能通过排便缓解或与排便频率和形状改变无关. 具备以上诊断条件者43例, 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焦虑、忧郁、失眠、压力过重及不良生活事件史者.

1.2 方法

1.2.1 将103例IBS患者按年龄分为18-30、31-40、41-50、51-60和61-82岁等5个年龄段(组), 在各组与各型IBS及重叠FD者间列表, 对各年龄段、各型IBS及重叠FD的发生率差异进行分析比较, 同时对有尿频、尿急、排尿不尽感等膀胱刺激征症状者进行统计. 18-30岁年龄组重叠FD者20例, 占19.41%, 以大龄未婚青年居多; 28岁以上未婚者32例, 占59.26%, 其中重叠FD 22例, 占68.75%. 因61-82岁年龄段仅为3例, 故合为一组.

1.2.2 根据职业将所有病例分为非体力、体力和其他组, 病例各为60例, 27例和16例, 分别占50.49%, 33.98%和15.53%;重叠FD者各为25例, 11例和7例, 分别占24.27%, 10.68%和6.80%. 其他人员组的职业主要为家庭妇女、经商或待业人员. 根据学历文化程度将所有病例分为初中及以下, 高中、大中专和大学组, 病例各为18例, 69例和16例, 分别占16.50%, 66.99%和15.53%;其中重叠FD者各为4例, 32例和7例. 高中、大中专组中下岗人员38例, 占54.29%, 重叠FD16例, 占50%. 由此分析、讨论各职业、学历对各型IBS和重叠FD发生率的影响和关系.

统计学处理 组间差异采用t和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年龄对发病的影响

18-30岁年龄段各型IBS及重叠FD病例各为35, 12, 7和20例, 发病率分别为33.98%, 11.65%, 6.80%和19.41%, 明显高于其他各年龄段, 有高度显著性差异(χ2 = 22.68, P<0.01). 大龄未婚者在该组比例较大, 重叠FD比例高. 不同年龄段各型IBS中C-IBS为58例, 占56.31%, 较其他各型有显著性差异(χ2 = 8.15, P<0.05)(表1).

表1 年龄段与各型IBS及重叠FD发生率(%)的关系.
年龄nC-IBSD-IBSA-IBS重叠FD膀胱刺激征
18-3054(52.42)35(33.98)ab12(11.65)b7(6.80)b20(19.41)b7(6.80)
31-4022(21.36)11(10.68)a2(1.94)9(8.74)8(7.76)3(2.91)
41-5011(10.68)4(3.88)a2(1.94)5(4.85)7(6.80)2(1.91)
51-6013(12.62)6(5.83)a3(2.91)4(3.88)6(5.83)5(4.85)
61-823(2.91)2(1.91)a0(0.0)1(0.97)2(1.94)0(0.0)
合计103(100.00)58(56.31)19(18.45)26(25.24)43(41.75)17(16.50)
2.2 职业、学历文化程度对发病的影响

非体力职业各型IBS及重叠FD的病例数各为35, 10, 15和25例, 分别占33.98%, 9.71%, 14.56%和24.27%. 该组IBS患者合计60例, 占58.25%, 与体力和其他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 = 11.68, <0.05)(表2, 图1). 高中及大中专学历中各型IBS及重叠FD病例各为39, 13, 17和32例, 分别占37.86%, 12.62%, 16.50%和31.07%, 该组IBS患者合计69例, 占66.99%, 比其他学历组有明显统计学意义(χ2 = 12.88, P<0.05)(表2, 图2).

图1
图1 女性不同职业组发生IBS及重叠FD关系图.
表2 职业、学历与各型IBS及重叠FD发生率(%)比较.
分型非体力体力其他职业初中及以下高中及大中专大学
C-IBS35(33.98)a15(14.56)10(9.71)11(10.68)39(37.86)c8(7.77)
D-IBS10(9.71)a7(6.80)4(3.88)2(1.94)13(12.62)c5(4.85)
A-IBS15(14.56)a5(4.85)2(1.94)5(4.85)17(16.50)c3(2.91)
合计60(58.25)a27(26.21)16(15.53)18(17.48)69(66.99)c16(15.53)
重叠FD25(24.27)a11(10.68)7(6.80)4(3.88)32(31.07)c7(6.80)
图2
图2 女性不同学历组发生IBS及重叠FD关系图.
3 讨论

IBS具有较高的人群患病率, 国内北京市按Manning标准和罗马标准分别为7.26%和0.82%, 其中仅20%患者频繁就诊[3], 广东地区IBS患病率为5.67%(罗马Ⅱ标准), 普通内科门诊及消化专科门诊中IBS患者分别占10.1%和34.3%[4];国外北美地区人群IBS患病率约为10-15%, 女性和男性比率为2︰1[5]. 因其高发病率和占用巨大的医疗资源, 在美国已成为医疗保健系统的重大负担[6]. 本病包括三类症状[7]: 一类是与结肠相关的症状, 如腹痛伴排便困难、排便急迫、排便不尽感, 腹痛伴腹泻、黏液便等; 第二类是消化道症状, 包括上、下消化道; 第三类是结肠邻近器官症状, 包括尿频、尿急、排尿不尽感、痛经等. 这些临床症状的病理生理实质是一种由神经支配调节障碍导致的动力障碍或感觉疾病. Camilleri et al[8]认为这种动力障碍不仅限于结肠, 还常涉及全胃肠道甚至胆道、呼吸道、膀胱等器官. 近年来还有学者观察到IBS和FD的症状有许多重叠, 有时不截然分开, 而主张把IBS的症状扩大到上消化道, 甚至称为"易激胃肠道"(irritable gut)[9-10].Agreus[11]报道有23-27%的FD患者伴发IBS, 反之29-90%的IBS患者同时存在FD. 本研究显示了103例IBS患者伴随动力障碍症状的频率:43例患者有上腹胀满、早饱、胃气胀、嗳气、恶心等症状, 饭后明显, 说明IBS确可伴随或重叠FD症状, 二者可能同属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 但其症状各有侧重, 依表现在结肠或伴随于上消化道, 而应该考虑为IBS或重叠FD;17例患者有尿频、尿急和排尿不尽感症状, 这与国外学者的观察报道[8]一致, 推测可能与平滑肌痉挛有关, 也说明IBS的动力紊乱可超出结肠范围.

目前比较公认的观点认为IBS及FD的发病与抑郁、焦虑、紧张等精神心理因素相关[12].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disorders of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DGIM)新分类(曼谷分类)体系中还提出了"心因性动力病"概念, 从神经胃肠病学角度将与心身疾病相关的情感综合征, 如抑郁、焦虑、疑病和应激诱发的疾病等[13]归入此范畴. 根据我们的观察, 影响IBS及伴随重叠FD的心理行为因素有以下方面: (1)18-30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 此年龄段患者面临的就业和竞争压力大, 恋爱、婚姻等情感障碍问题及生活不良事件较多, 因此常有精神、心理情绪波动, 焦虑、忧郁、失眠症状出现频率高. (2)从事非体力劳动职业及高中、大中专学历者发病率高, 这与她们的焦虑、抑郁、慢性社会应急事件等发生频度高或社会文化因素、精神心理行为不健康有较密切关系, 后者在我们的统计中下岗和待业人员比例也较多. 同时, 18-30岁年龄段的患者从事非体力劳动职业和具有高中、大中专学历者较多, 说明这些因素对精神、心理行为障碍和IBS平滑肌动力紊乱影响的一致性.

此外, 我们的资料还表明各型IBS患者中以便秘和腹痛为主要症状的C-IBS发病率高, 并与重叠FD发生率关系密切. 事实上当C-IBS重叠FD时, 具有共同的神经胃肠病学基础, 胃肠道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对胃肠分泌、运动功能以及内脏感觉的调节作用发生紊乱而导致胃肠道动力障碍, 表现为2-4次/分的慢波出现频率明显增加, 胃肠道蠕动减缓, 节段性收缩运动加强, 水分吸收过度, 结果使肠内容物推进减慢, 患者出现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并产生便秘. 因此, C-IBS与FD是一种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所致的胃肠道动力障碍性疾病, 精神应激和情绪心理因素、食物变态反应是重要的诱发因素, 并且可以加重这种病理生理改变.

女性在本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地位, 其病因是多因素的, 既有生物性的, 也有生理和社会性的, 本文的研究着点在于后二者对发病的影响. 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工作以及生活情况等因素对发病的影响都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临床实践中将此作为参数并认真仔细分析病史往往可以做出正确的诊断, 以减少不必要的检查, 这符合本病的临床特征和节省卫生资源经济学原则, 同样可以提高诊断的灵敏性.

编辑:王谨晖 审读:张海宁

1.  Thompson WG, Longstreth GF, Drossman DA, Heaton KW, Irvine EJ, Müller-Lissner SA. Functional bowel disorders and functional abdominal pain. Gut. 1999;45 Suppl 2:II43-II47.  [PubMed]  [DOI]
2.  Talley NJ, Stanghellini V, Heading RC, Koch KL, Malagelada JR, Tytgat GN. Functional gastroduodenal disorders. Gut. 1999;45 Suppl 2:II37-II42.  [PubMed]  [DOI]
3.  潘 国宗, 鲁 素彩, 柯 美云, 韩 少梅, 郭 惠平, 方 秀才. 北京地区肠易激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 一个整群、分层、随机的调查.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0;21:26-29.  [PubMed]  [DOI]
4.  熊 理守, 陈 旻湖, 陈 惠新, 许 岸高, 王 伟岸, 胡 品津. 广东省社区人群肠易激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 中华医学杂志. 2004;84:278-281.  [PubMed]  [DOI]
5.  Saito YA, Schoenfeld P, Locke GR 3rd. The epidemiology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n North America: a systematic review. Am J Gastroenterol. 2002;97:1910-1915.  [PubMed]  [DOI]
6.  Leong SA, Barghout V, Birnbaum HG, Thibeault CE, Ben-Hamadi R, Frech F, Ofman JJ.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 US employer perspective. Arch Intern Med. 2003;163:929-935.  [PubMed]  [DOI]
7.  潘 国宗, 鲁 素彩, 韩 少梅. 肠易激综合征症状学诊断标准的研究. 中华内科杂志. 1999;38:81-84.  [PubMed]  [DOI]
8.  Camilleri M, Heading RC, Thompson WG. Clinical perspectives, mechanisms,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02;16:1407-1430.  [PubMed]  [DOI]
9.  Agréus L, Svärdsudd K, Nyrén O, Tibblin G.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nd dyspepsia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overlap and lack of stability over time. Gastroenterology. 1995;109:671-680.  [PubMed]  [DOI]
10.  Longstreth G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Diagnosis in the managed care era. Dig Dis Sci. 1997;42:1105-1111.  [PubMed]  [DOI]
11.  Agréus L. Natural history of dyspepsia. Gut. 2002;50 Suppl 4:iv2-iv9.  [PubMed]  [DOI]
12.  李 定国, 刘 栋. 加强肠易激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 中华消化杂志. 2004;24:257-258.  [PubMed]  [DOI]
13.  Wingate D, Hongo M, Kellow J, Lindberg G, Smout A. Disorders of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towards a new classification.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2;17 Suppl:S1-14.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