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回日期: 2004-04-20
接受日期: 2004-04-27
在线出版日期: 2004-06-15
目的: 探讨脾结核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
方法: 对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20例脾结核的声像图、病理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
结果: 根据声像图表现可分为四型: 弥漫型(9例), 实性团块型(6例), 脓肿型(4例), 钙化型(1例).
结论: 弥漫型为粟粒性脾结核, 实性团块型为结核性肉芽肿伴干酪样坏死, 脓肿型为干酪样坏死伴中心液化, 钙化型为干酪样坏死物干燥浓缩并伴钙盐沉着.超声检查结合临床资料对脾结核的定性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引文著录: 邱逦, 文晓蓉, 林玲. 脾结核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4; 12(6): 1509-1511
Revised: April 20, 2004
Accepted: April 27, 2004
Published online: June 15, 2004
N/A
- Citation: N/A. N/A. Shijie Huaren Xiaohua Zazhi 2004; 12(6): 1509-1511
- URL: https://www.wjgnet.com/1009-3079/full/v12/i6/1509.htm
- DOI: https://dx.doi.org/10.11569/wcjd.v12.i6.1509
脾结核是一种临床较少见的肺外结核, 由于发病率低, 没有引起医生的足够重视, 所以临床与影像学上都常常误诊, 对于脾结核的超声病例报道也较少. 近年来由于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及AIDS的出现, 腹腔内结核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 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脾结核作为腹腔内结核的一种, 同样引起了人们对脾结核诊断的关注[1-2]. 1990/ 2003年我院收治脾结核20例, 均作超声检查, 并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 通过对超声声像图、病理和临床表现回顾性对比分析, 探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脾结核诊断中的价值.
脾结核患者20例, 男13例, 女7例, 年龄15-68(平均35.9岁). 临床发热16例, 伴盗汗6例, 脾肿大9例, 左上腹胀痛3例, OT或PPD试验阳性14例, 体重减轻8例. 曾有或并发脾外结核的15例, 其中多器官结核(大于等于3个器官)8例, 脾外结核分布肝脏5例, 肺5例, 腹膜及腹膜后淋巴结4例, 胸膜3例, 骨髓2例, 颈部淋巴结1例, 腹股沟淋巴结1例, 肠道1例, 腰椎1例.手术病理证实8例, 脾脏穿活检证实3例, 临床抗结核治疗后病情好转而证实9例.
患者取仰卧位, 使用GE LOGIQ 500, HP-4500, ATL-3500, ATL-5000型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2-5 MHz, 其中12例行二维超声检查, 常规观察肝、胆、胰、脾、肾、腹膜后淋巴结, 重点观察脾脏的大小, 实质回声, 有无肿块及其大小、数目、边缘、内部回声、有无液化及钙化等情况, 8例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检查, 重点观察脾脏肿块的血流情况.
根据脾结核不同的超声表现, 借鉴肝结核的分型, 我们把他分为4型[3]:
2.1 弥漫型9例, 其中8例为二维超声检查, 1例为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超声声像图表现为脾脏肿大, 1例内部回声呈网状, 其余8例内部回声较均匀, 彩色血流未见异常. 此型病例伴发脾外结核的7例. 诊断靠脾穿活检的2例, 根据临床抗结核后病情好转的7例, 2例脾穿刺活检病理及3例其他器官活检病理结果均为粟粒性结核.
2.2 实性团块型6例, 均为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二维超声表现为脾内多发的弱回声团块, 大小0.5-4 cm, 边界清楚, 形态规则, 内部回声欠均匀, (图1, 2)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团块内血流信号不丰富. 此型病例伴发脾外结核的所有4例. 6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结核性肉芽肿伴干酪样坏死.
2.3 脓肿型4例, 为二维超声检查, 超声显示为肝内弱回声团块, 1.5-7.5 cm, 团块边界清楚, 形态较规则, 肿块内见无回声区, 无回声区内见细小点状回声, 后方可见回声增强, 2例脾内还查见多个0.5-2 cm的弱回声结节, 边界清楚, 形态规则.此型病例伴发脾外结核的3例. 4例均作手术, 术后病理结果为干酪样坏死伴有中心液化坏死.
2.4 钙化型1例, 为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超声表现为脾内多发点片状强回声, 彩色血流未见异常(图3). 此例患者同时伴发肝脏及肾脏多发点片状及斑片状强回声(图4). 此病例在外院以肝内胆管结石行手术治疗, 术后病理结果为结核性钙化灶.
脾结核的误诊漏诊较多, 主要是由于脾结核的发病率不高, 没有引起超声医生的重视, 对结核引起的脾损害各病理阶段认识不足, 且与脾外器官结核、临床及病史整体联系不够. 脾结核在不同的病期, 其病理改变可表现为结核性肉芽肿, 干酪样坏死, 液化坏死, 纤维组织增生及钙化等, 其超声图像具有一定的特征.
3.1 弥漫型的脾结核, 超声表现为脾脏肿大, 病理下为脾实质形成散在的、大小约0.5-2.0 mm粟粒样小结节, 超声不能显示结节[3]. 此型病例超声缺乏特异性, 与单纯性脾脏长大不易区分, 如结合患者有脾外结核病史, 结核毒血症状, 及OT或PPD试验阳性更有助于诊断, 确诊需依靠脾穿刺活检.
3.2 实性团块型的脾结核, 超声表现为脾内多发的弱回声团块, 边界清楚, 形态规则, 内部回声欠均匀, 血流信号不丰富. 病理下为结核结节融合形成肉芽肿或干酪样坏死, 此型脾结核要注意与脾血管瘤、脾恶性淋巴瘤鉴别, 根据我们的经验及文献复习, 认为其鉴别要点主要为: 脾血管瘤可为单发或多发, 但其回声多为强回声, 部分较大的血管瘤可为弱回声, 其内部回声呈网状, 周边回声增强. 脾恶性淋巴瘤当表现为脾内多发弱回声结节时与脾结核声像图上鉴别较困难, 但结合后者有脾外结核病史、结核毒血症状有助于鉴别, 确诊可通过脾穿刺活检或手术后病理.
3.3脓肿型的脾结核, 超声表现与非结核性脾脓肿相似, 均表现为脾内囊实性占位, 声像图同样缺乏特异性, 病理上表现为干酪样坏死和肉芽肿中心液化, 其鉴别主要依靠脾外结核病史、结核毒血症状及OT或PPD试验阳性, 确诊可通过脾穿刺活检或手术后病理.
3.4钙化型的脾结核, 钙化型脾结核是结核病灶愈合过程中纤维化和钙化的结果, 超声表现为脾内多发的点片状强回声, 部分后方伴声影. 与单纯性脾内钙化灶的鉴别要点主要为前者常为多发, 并常合并腹腔内其他实质器官多发的钙化灶或有脾外结核的病史, 确诊可通过脾穿刺活检[3-5].
脾结核主要靠抗结核药物治疗, 剖腹探查只起明确诊断的目的, 因此术前诊断及其重要, 结合临床结核毒血症状、结核病史以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声像图分析, 为脾结核术前诊断的主要途径和首选方法. 而超声引导下脾脏病灶细针穿刺取材组织病理学检查及针吸物细胞学检查是脾结核术前诊断最有价值的手段[1]. 总之, 加强超声医生对脾结核的认识, 密切结合临床, 注意鉴别诊断, 可以提高脾结核的术前诊断水平, 减少和避免剖腹探查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和负担.
1. | Suri R, Gupta S, Gupta SK, Singh K, Suri S. Ultrasound 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in abdominal tuberculosis. Br J Radiol. 1998;71:723-727. [PubMed] [DO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