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践 Open Access
Copyright ©The Author(s) 2004. Published by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4-12-15; 12(12): 2919-2921
在线出版日期: 2004-12-15. doi: 10.11569/wcjd.v12.i12.2919
安中饮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30例
姜国平, 盛建文, 方艳滨, 刘爱余, 徐友妹
姜国平, 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江西省南昌市 330006
盛建文, 江西省宜春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江西省宜春市 336000
方艳滨, 刘爱余, 江西师范大学医院内科 江西省南昌市 330027
徐友妹, 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 江西省南昌市 330006
基金项目: 江西省卫生厅基金资助项目, No. 2002-A46
通讯作者: 姜国平, 330006,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大道445号, 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jgp0712@sina.com
电话: 0791-6363357 传真: 0791-6363357
收稿日期: 2004-09-24
修回日期: 2004-10-10
接受日期: 2004-10-11
在线出版日期: 2004-12-15

目的: 观察安中饮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 H pylori)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H pylori的根除率. 探讨安中饮对H pylori相关性胃炎血清胃泌素(Gas)、血浆生长抑素(SS)的影响.

方法: 选择确诊为H pylori感染非萎缩性胃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 中药治疗组30例, 西药对照组20例, 并设正常对照组15例. 中药治疗组口服安中饮, 疗程4 wk西药对照组口服丽珠得乐4 wk同时配服阿莫西林+呋喃唑酮2 wk停药4 wk分别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H pylori根除率及血清Gas、血浆SS水平.

结果: 中药治疗组临床症状有效率为86.67%, 西药对照组为75.00%, 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两组H pylori根除率分别为63.33%、70.00%, 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血清Ga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 血浆SS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 治疗后两组H pylori转阴者血清Gas水平降低(P<0.01)血浆SS水平升高(P<0.01), 在H pylori未转阴的病例中, 中药治疗组对Gas, SS的影响较西药对照组明显(P<0.05).

结论: 安中饮对H pylori相关性胃炎有较高的根除率, 对血Gas、SS的水平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对H pylori相关性胃炎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N/A

引文著录: 姜国平, 盛建文, 方艳滨, 刘爱余, 徐友妹. 安中饮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30例.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4; 12(12): 2919-2921
N/A
N/A
Correspondence to: N/A
Received: September 24, 2004
Revised: October 10, 2004
Accepted: October 11, 2004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15, 2004

N/A

Key Words: N/A


0 引言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相关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 有大量研究表明, H pylori感染患者都具有血清胃泌素(Gas)上升和血浆生长抑素(SS)水平下降. 但目前西医对本病治疗仍以根除H pylori为主要手段, 采用二联、三联、四联疗法, 虽已取得良好的根除H pylori效果, 但不良反应较大, 耐药性普遍升高, 且费用昂贵. 为此, 探讨运用中医药治疗H pylori相关性胃炎无疑是有价值的. 我们旨在对安中饮进行疗效观察, 探讨其对血清胃泌素(Gas)、血浆生长抑素(SS)的影响, 以及对H pylori的根除率. 同时揭示安中饮治疗H pylori相关性胃炎的作用机制.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入选病例50例来源于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科门诊及住院患者. 所有病例均符合1990年悉尼世界胃肠病学大会确立的标准和1995年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第二辑)中慢性浅表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标准, 其中男性31例, 女性19例, 平均年龄32.6岁. 将50例患者随机分成中药治疗组30例、西药对照组20例, 并设正常对照组15名(自愿参加者、身体健康、体检正常、14C-UBT阴性, 仅空腹抽血查Gas、SS). 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之间, 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长短、病情轻重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 无显著性差异P>0.05; 正常对照组与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之间, 性别、年龄比较, 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 中药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之间, 患者主要症状表现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 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组口服安中饮, 基本药物有: 半夏9 g、干姜3 g、黄连3 g、黄芩9 g、香附9 g、紫苏梗6 g、党参12 g、白芍15 g、炙甘草6 g、红枣4枚. 热象明显者加蒲公英30 g, 湿邪偏重者加苍术9 g、厚朴9 g, 挟有食滞者加神曲9 g、山楂9 g, 炒麦芽9 g, 每日1剂, 常规水煎, 分2次服, 共服4 wk; 西药对照组口服丽珠得乐胶囊(珠海丽珠药业集团生产, No: 0106214)220 mg、 2次/d, 阿莫西林(珠海联邦药业公司生产, No: 0105526)0.5 g, 2次/d, 呋喃唑酮0.1 g, 2次/d, 各服2 wk.

1.2.2 检测方法: 临床疗效观察: 中药治疗组治疗4 wk, 西药对照组治疗2 wk, 停药4 wk后分别观察其临床痊愈, 显效、有效、无效的患者数及总有效率,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1995年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二辑)制定的标准. H pylori根除率: 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分别于停药4 wk后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 14C-UBT试验药盒购于深圳海得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检测仪器由深圳海得威生物有限公司和西安海拓科技总公司生产, 试验严格按照试验药盒上规定的步骤方法进行. 血清Gas、血浆SS含量变化: 于治疗前和停药4 wk后分别空腹抽取静脉血4 mL检测Gas、SS. Gas、SS放免检测试剂盒购自北京海科锐生物技术中心, 检测严格按照药盒规定方法进行.

1.2.3 诊断标准: 参照1990年悉尼世界胃肠病学大会确立的标准与1995年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第二辑)》的慢性浅表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的西医诊断标准. 病程长, 有与进食有关的上腹部疼痛以及其他上消化道症状; 符合慢性浅表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的内镜诊断与活体组织检查; H pylori感染标准: 14C-UBT阳性.

临床症状分级: 参照1995年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第二辑)》, 根据慢性胃炎的五大主症: 胃脘疼痛、上腹胀、暧气、泛酸、纳呆食少, 将症状分为0、1、2、3四级. 0级: 临床无任何症状. 1级(轻度): 胃脘疼痛较轻, 持续时间短, 不需服药; 上腹胀在短时间内较甚; 嗳气时有发作, 偶有吐酸; 食欲稍差, 饭量减少1/2以内. 2级(中度): 胃脘疼痛时间较长, 每日超过4 h, 但尚能忍受; 腹胀较甚, 在较长时间内不缓解; 嗳气经常发作, 引起两胁不适; 饮食不慎既吐酸, 食欲差, 饭量减少1/2-2/3. 3级(重度): 胃脘疼痛较重, 持续, 需服药才能减轻; 整日腹胀; 频繁嗳气, 引起两胁疼痛, 泛酸发作较频, 难以忍受; 无食欲, 饭量减少2/3以上.

1.2.4 临床疗效标准: 痊愈: 主要症状进步2级以上或达到0级, 其他上消化道症状消失; 显效: 主要症状进步2级, 其他上消化道症状部分消失; 有效: 主要症状进步1级, 其他上消化道症状仍有; 无效: 所有症状无进步或反而加重. 停药4 wk后14C-UBT阴性, 表示H pylori根除.

统计学处理 测定值以mean±SD表示, 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分组资料计量指标及治疗前后配对资料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 统计资料采用SPSS10.0 统计软件处理.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中药治疗组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表1).

表1 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
组别n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中药治疗组301286486.67
西药对照组20744575.00
2.2 H pylori根除率比较

中药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的H pylori根除率无明显差异(P>0.05, 表2).

表2 两组H pylori根除率比较.
组别治疗前H pylori阳性n停药4 wk后H pylori阳性nH pylori转阴n根除率(%)
中药治疗组30111963.33
西药对照组2061470.00
2.3 Gas、SS的变化

治疗前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的血Gas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SS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 中、西药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以上结果(表3).

表3 治疗前各组Gas, SS的变化(ng/L, mean±SD).
组别GasSS
中药治疗组121.32±15.4510.12±1.65
西药对照组117.52±13.26a9.84±1.22a
正常对照组62.50±7.38b22.47±2.25b

2.4 停药4 wk后, 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 H pylori阴性者血Gas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 SS均显著上升(P<0.01), 在H pylori维持阳性的患者中, 中药治疗组血Gas也较明显下降, SS较明显上升(P<0.05). 而西药对照组则与治疗前相比, 无明显变化(P>0.05), 以上结果(表4).

表4 停药4 wk后两组Gas、SS的变化(ng/L, mean±SD).
组别nGas
SS
H pylori阳性(n)H pylori阴性(n)H pylori阳性(n)H pylori阴性(n)
中药治疗组3088.72±8.23(11)a61.25±7.27(19)17.42±2.16(11)a23.46±2.32(19)
西药对照组20109.78±12.56(6)69.75±7.68(14)10.35±1.27(6)21.64±2.39(14)
2.5临床主要症状变化

与西药对照组比较, 中药治疗组对上腹胀、暧气、纳呆食少等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以上结果(表5).

表5 两组主要症状变化比较(%例).
症状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
胃脘痛82.61(19/23)81.25(13/16)
上腹胀81.25(13/16)a60.00(6/10)
泛酸83.33(10/12)88.89(8/9)
嗳气84.62(11/13)a63.64(7/11)
纳呆食少80.77(21/26)a58.82(10/17)
3 讨论

H pylori相关性胃炎归属于中医"胃痛"、"痞满", 其发病机制不出本虚标实两端, 脾胃虚弱、正气不足为其本, 气滞、血瘀、热郁, 湿阻为其标[1]. 姜惟[2]认为外感六淫(以湿热为主), 内伤情志及饮食失宜, 诸因素相互作用, 导致脾胃升降失职. 冀爱英[3]认为本病辨证虽有寒、热、虚、实之分, 但总的病理机制是脾胃升降失调, 且虚实夹杂、寒热互见者最为多见. 总之, 中医认为H pylori相关性胃炎的发病与脾虚、湿热、瘀毒(H pylori感染)有关. 有大量研究资料表明H pylori感染能影响一些胃肠激素的合成、分泌和释放, 导致胃酸分泌增多, 黏膜的防御能力减弱, 破坏损伤因子与防御因子之间的平衡. 在众多的胃肠激素中, 多数学者认为H pylori感染与胃泌素和生长抑素的关系最为密切. 徐军全et al[4]通过研究认为血及胃窦黏膜Gas、SS变化可能在胃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H pylori感染可扰乱Gas、SS和胃酸之间的平衡. 有学者[5]提出H pylori感染损伤了胃泌素释放蛋白(GRP)介导的对胃酸分泌的抑制性调节机制, 使对GRP刺激的反应增强或生长抑素对G细胞的抑制减弱. 刘举珍et al[6]检测168例门诊行胃镜检查患者的胃泌素浓度, 发现H pylori感染阳性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者, 提示H pylori引起血清胃泌素增高进而造成胃酸分泌增多, 可能为H pylori感染致病机制之一. 聂昭华et al[7]通过实验研究证实H pylori感染患者血清Gas释放增强的同时还伴有血浆及胃液SS含量下降, 而随着H pylori的根除, 血清Gas含量下降, 血浆和胃液SS含量上升.

目前西药治疗H pylori相关性胃炎的重点仍在H pylori的根除上. 2000-05的《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对H pylori相关性胃炎患者行H pylori根除疗法的指征作了明确的规定: (1)有明显异常(指胃黏膜糜烂、中-重度肠组织转化、不典型增生)的慢性胃炎; (2)有胃癌家族史者; (3)伴有糜烂性十二指肠炎者; (4)消化不良症状经常规治疗疗效差者[8]. 根除H pylori的方案很多, 但药物不外乎铋剂、抑酸剂(质子泵抑制剂PPI和H2受体拮抗剂H2RA)及抗菌药. 张大真et al[9]对5年根除H pylori治疗方案进行集成分析, 发现抑酸药(PPI, H2RA)与两种抗菌药联用, 其根除率接近或超过90%. 还有许多其他组合对H pylori均有较高的根除率. 但牛华珍et al[10]认为西药治疗的缺陷也是不容忽视的, 突出表现在: 不良反应相对较大, 作用时间短, 停药可复发及症状改善不如中药. 因此, 探索运用中医药治疗H pylori相关性胃炎的新途径无疑是有价值的.

安中饮方, 由半夏泻心汤、香苏散和芍药甘草汤加减化裁而成. 方中半夏、干姜辛温燥湿; 黄连、黄芩苦寒清热; 党参、甘草、大枣益气和中; 紫苏梗、香附理气和胃; 芍药、甘草柔肝缓急止痛. 诸药配伍寒热并用、升降同施、动静结合、润燥相济、补泻共进, 从而使脾胃和, 寒热调, 升降顺, 其功效正好切中本病脾胃不和, 升降失调, 虚实并见, 寒热夹杂之病机, 故用之自然奏效. 其作用机制, 可能与本方能有效地抑杀H pylori, 直接调节血Cas、SS水平有关.

编辑:N/A

1.  单 兆伟. 医苑撷英话仓廪. 江苏中医. 1997;18:3-4.  [PubMed]  [DOI]
2.  姜 惟. 论辛开苦降是治疗Hp相关性胃炎的重要法则. 辽宁中医杂志. 2001;28:5-6.  [PubMed]  [DOI]
3.  冀 爱英. 半夏泻心胶囊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疗效观察. 河南中医. 1998;18:209.  [PubMed]  [DOI]
4.  徐 军全. 李秋萍, 高立志, 安景禄. 联合测定胃病患者血浆及胃窦黏膜胃泌素生长抑素的意义研究. 山西医药杂志. 1998;27:17-19.  [PubMed]  [DOI]
5.  Odum L, Petersen HD, Andersen IB, Hansen BF, Rehfeld JF. Gastrin and somatostatin in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ed antral mucosa. Gut. 1994;35:615-618.  [PubMed]  [DOI]
6.  刘 举珍, 赵 新民, 薛 世平. 幽门螺杆菌感染时血清胃泌素水平变化观察.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1;33:307.  [PubMed]  [DOI]
7.  聂 昭华, 郑 文尧, 郭 荣斌. 根除幽门螺杆菌前后消化性溃疡患者胃窦黏膜组织学及胃泌素、生长抑素、表皮生长因子等相关变化的初探. 中华消化杂志. 1996;16:294-295.  [PubMed]  [DOI]
8.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 中华消化杂志. 2000;20:199-201.  [PubMed]  [DOI]
9.  张 大真, 李 增烈. 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的集成分析.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00;12:99-101.  [PubMed]  [DOI]
10.  牛 华珍, 王 汝新, 兰 少敏, 许 文莉. 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治的思路与方法. 山东中医杂志. 2001;20:70-72.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