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回日期: 2004-09-30
接受日期: 2004-10-11
在线出版日期: 2004-12-15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补锌对大鼠血清锌含量及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影响.
方法: 将Wistar大鼠46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四氯化碳(CCl4)模型组、高糖组、补锌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 后四组动物每只给CCl4油溶液0.15 mL腹腔内注射2次/wk, 共注射8 wk; 后三组大鼠分别给予高糖、葡萄糖酸锌, 观察每一种情况对大鼠血清锌含量、肝功能和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产生的影响.
结果: 实验的4 wk和8 wk时, 补锌组与模型组及高糖组血清ALT均增高, 各组间差异不明显, 但补锌组AST均明显降低, 与模型组及高糖组比较有较明显差异(164.8±54.72a, 143.5±46.6bvs 262.0±142.4, 260.4±125, aP<0.05, bP<0.01). 补锌组大鼠血清锌含量在8 wk时均较模型组明显增高(30.4±4.6, 30.4±4.6 vs 16.2±4.3, P<0.01), 维持在正常水平, 并对大鼠肝纤维化有一定抑制作用, 但两个剂量组间未见明显差异(36.3±5.4 vs 30.4±4.6). 高糖使大鼠的体重明显增加, 未见大鼠肝纤维化的改善.
结论: 补锌对肝损伤动物血清锌及肝纤维化的影响表现在后期, 采用低剂量较长期的补锌方法可能有效安全.
引文著录: 王育强, 蔡德海. 补锌对大鼠血清锌和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影响.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4; 12(12): 2896-2898
Revised: September 30, 2004
Accepted: October 11, 2004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15, 2004
N/A
- Citation: N/A. N/A. Shijie Huaren Xiaohua Zazhi 2004; 12(12): 2896-2898
- URL: https://www.wjgnet.com/1009-3079/full/v12/i12/2896.htm
- DOI: https://dx.doi.org/10.11569/wcjd.v12.i12.2896
微量元素锌制剂临床广泛应用于肝病的辅助治疗, 本组资料旨在观察持续补锌对四氯化碳所致肝纤维化大鼠血清锌含量的影响及对肝纤维化有无抑制作用.
♂Wistar大鼠46只, 体重180±20 g, 随机分为5组, 正常对照组6只、模型组10只、高糖组10只、葡萄糖酸锌高剂量和低剂量组各10只; 三精葡萄糖酸锌, 每10 mL含锌3.35 mg, 批号03082951.
正常对照组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0.15 mL/次, 2次/wk, 其余组每只动物给CCl4油溶液0.15 mL(CCl4用等容积花生油稀释)腹腔内注射2次/wk, 共注射8 wk[1-4], 同时补锌高剂量组用三精牌葡萄糖酸锌20 mL溶于清水80 mL中, 低剂量组10 mL溶于清水90 mL中, 由这两组动物分别自由饮用, 饮完为止, 均隔日饲喂1次. 高糖组按每只动物给1.0 g白糖的量溶于清水中饲喂, 1次/d; 所有各组动物均饲喂同样普通饲料; 在第4 wk于大鼠眼眶内取血测血清锌含量及肝功能1次, 第8 wk处死动物前, 所有动物均测体重, 腹主动脉取血, 血清置于去离子试管内, 测血清锌含量, 测定仪器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用TRITON-X液稀释, 使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 取三次的均值. 剖取大鼠肝脏做病理检查, 通过HE常规染色和Masson三色胶原染色对肝组织切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5]; 同时各组分别检查肝功能, 并观察其变化.
实验中模型组和高糖组各死亡2只动物; 4 wk和8 wk时除正常对照组外, 其余各组ALT均增高, 各组间差异不明显, 但补锌组AST和模型组与高糖组比较有较明显差异(aP<0.05, bP<0.01).
动物在8 wk时各组体重差别增大, 高糖组体重明显增高, 各组血清锌值在4 wk时未显示明显差异, 在8 wk时补锌组血清锌值与模型组和高糖组动物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 补锌组未见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
分组 | n | 第8 wk时各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 | ||||
0 | Ⅰ | Ⅱ | Ⅲ | Ⅳ | ||
正常对照 | 6 | 6 | ||||
模型组 | 8 | 1 | 6 | 1 | ||
高糖组 | 8 | 1 | 6 | 1 | ||
高锌组 | 10 | 2 | 6 | 2 | 0 | |
低锌组 | 10 | 2 | 5 | 3 | 0 |
各组动物镜下病理状态比较显示, 正常对照大鼠肝小叶结构正常, 无肝纤维化; 模型组全部呈肝细胞片状坏死, 汇管区周围纤维化, 广泛纤维增生, 部分假小叶形成; 高糖组均呈片状肝坏死, 纤维组织增生重, 细胞索排列紊乱, 小叶结构紊乱; 高锌组和低锌组多数动物肝细胞索排列尚整齐, 广泛纤维组织增生, 但小叶结构尚完整保留.
在肝病的治疗中, 给予患者含锌的微量元素制剂是普遍采用的辅助治疗手段. 目前, 在临床上应用的含锌制剂有复合蛋白锌、施尔康、葡萄糖酸锌、安达美注射液等[6-8], 其多为复合制剂, 我们给予大鼠的葡萄糖酸锌为单一的含锌制剂, 我们认为更适合观察锌对血清锌含量的影响及显示锌对肝纤维化有无抑制作用.
大量研究表明, 锌具有重要的抗氧化作用. 一方面长期慢性锌摄入可诱导金属硫蛋白(MT)的产生从而发挥其长期有效的抗氧化作用; 另一方面锌又可参与组成一些重要的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 通过这些抗氧化酶有效地清除自由基, 无论人体或动物实验都表明, 长期缺锌可导致这些酶活性的下降, 机体清除自由基能力减弱; 补锌还能够有效增强DNA聚合酶活性, 增强了DNA的结构稳定性和完整性[9-11]; 锌还可以提高肝组织中被抑制的全部胶原酶的活性[12]; 以往研究还显示锌不足导致体内锌平衡破坏, 促进了胸腺、脾脏组织中淋巴细胞的凋亡, 造成体内淋巴细胞数目减少, 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13]. 上述机制均对肝脏损伤后的纤维化形成过程产生影响.
我们的实验显示, 与模型组比较, 实验大鼠持续补给葡萄糖酸锌4 wk时低锌剂量和高锌剂量组对大鼠肝功能均有一定保护作用, AST较模型组低, 这一作用可持续至第8 wk, 但对ALT始终无明显影响, 这可能与四氯化碳对肝脏损害作用过强有关. 在4 wk时, 各组动物血清锌含量未显示明显差异, 补锌组动物血清锌并未增高, 这一结果需要进一步研究, 但提示动物早期只要正常饲料喂养, 对锌的摄取和调节尚能稳定; 8 wk时, 模型组动物血清锌含量明显降低, 而补锌可纠正这一情况. 低锌动物毛发晦暗, 无光泽, 生长慢, 补锌组动物无此情况[13-18]; 提示在肝损害后期, 锌的摄取和调节出现问题, 在临床上对存在长期肝损害的患者是否更需补锌, 值得探讨.
我们在实验中还发现, 补锌的两个剂量组肝纤维化程度均较模型组减轻, 表明在慢性肝损伤过程中, 适当补锌对肝细胞膜有稳定作用, 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肝纤维化. 本实验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在对血清锌含量和肝纤维化影响方面未显示明显的剂量差异, 是否提示锌作为某些金属酶的活性中心, 如果缺乏会导致胶原酶活性降低[14-19], 但达一定量后, 对机体的影响作用并未相应增强, 因为锌浓度过大可造成肝肾损害[18]从补锌的安全和有效考虑, 对慢性肝损伤采用较低剂量和较长时期补锌这一辅助治疗手段可能更好.
在肝病的治疗中, 医师和患者都在寻求合理营养疗法, 以求更好疗效, 由于肝病患者脂肪代谢障碍, 作为供能物质, 葡萄糖摄入明显增加[6,20-21], 但营养摄入的差异会不会对肝纤维化的程度产生影响. 我们的分析显示, 实验大鼠持续摄入高糖后, 实验终末和模型组比较并未显示大鼠肝纤维化程度的明显差别, 高糖饮食对肝脏病理改变无明显影响, 大鼠在持续摄入高糖后体重明显增加, 可能对肝功能修复不利. 因此肝病的饮食治疗应是营养平衡, 易于吸收, 不加重肝脏负担, 同时, 有利于肝细胞的恢复.与应用高糖比较, 补锌不仅是营养补充, 且有一定减轻肝细胞损害作用.
总之, 我们的实验显示在慢性肝损伤过程中适当补锌是较好的辅助治疗措施. 由于慢性肝损伤治疗过程中难以持续测定血清锌含量, 因此采用低剂量较长期的补锌方法可能既有效, 也安全.
编辑:N/A
3. | 吕 鹏. 四氯化碳腹腔注射制备肝纤维化模型的实验研究.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03;12:339-340. |
14. | Suzuki T, Ishihara K, Migaki H, Matsuura W, Kohda A, Okumura K, Nagao M, Yamaguchi-Iwai Y, Kambe T. Zinc transporters, ZnT5 and ZnT7, are required for the activation of alkaline phosphatases, zinc-requiring enzymes that are 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anchored to the cytoplasmic membrane. J Biol Chem. 2005;280:637-643. [PubMed] |
15. | Zmarzły A, Simon K, Krause K, Rotter K, Gasiorowski J. Zinc status in ex-intravenous drug users infected by HIV, without clinical presentation of AIDS. Wiad Lek. 2004;57:249-254. [PubMed] |
16. | Rodovicius H, Viezeliene D, Sadauskiene I, Valentukonyte S, Ivanov L. The effects of zinc ions on activities of tRNALeu and leucyl-tRNA synthetase of mice liver. Medicina (Kaunas). 2004;40:982-986. [PubMed] |
17. | Hulisz D. Efficacy of zinc against common cold viruses: an overview. J Am Pharm Assoc (2003). 2004;44:594-603. [PubMed] [DOI] |
18. | Hammond GM, Loewen ME, Blakley B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zinc poisoning in a dog. Vet Hum Toxicol. 2004;46:272-275. [PubMed] |
19. | Lim NC, Freake HC, Brückner C. Illuminating zinc in biological systems. Chemistry. 2004;11:38-49. [PubMed] |
20. | Coutinho EM. Malnutrition and hepatic fibrosis in murine schistosomiasis. Mem Inst Oswaldo Cruz. 2004;99:85-92. [PubMed] [DOI] |
21. | Ming ZJ, Liu SZ, Cao L. Effect of total glucosides of Centella asiatica on antagonizing liver fibrosis induced by dimethylnitrosamine in rats. Zhongguo Zhongxiyi Jiehe Zazhi. 2004;24:731-734. [PubM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