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回日期: 2003-07-01
接受日期: 2003-07-16
在线出版日期: 2004-01-15
N/A
引文著录: 成军. 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4; 12(1): 140-140
Revised: July 1, 2003
Accepted: July 16, 2003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15, 2004
N/A
- Citation: N/A. N/A. Shijie Huaren Xiaohua Zazhi 2004; 12(1): 140-140
- URL: https://www.wjgnet.com/1009-3079/full/v12/i1/140.htm
- DOI: https://dx.doi.org/10.11569/wcjd.v12.i1.140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肝细胞之后, 首先要借助肝细胞中的一些成分完成其复制和表达的生活周期, 主要是肝细胞中的一些调节蛋白与这2种肝炎病毒调节基因序列之间的结合, 并对于肝炎病毒的复制和表达过程进行调节, 肝细胞中一些特有的调节蛋白在肝炎病毒的生活周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 这也是肝炎病毒相对嗜肝细胞特性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同样, 肝炎病毒的蛋白, 或者通过与肝细胞蛋白之间的直接结合, 或者通过与DNA的结合以及肝细胞的信号转导途径影响肝细胞的基因表达类型和基因表达水平, 或者改变肝细胞基因表达谱的时空规律, 影响肝细胞的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生长分化、信号转导、恶性转化等过程. 这是HBV和HCV感染肝细胞之后引起慢性肝脏疾病的重要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传染病研究所基因治疗研究中心, 在成军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的领导下, 建立了筛选肝炎病毒调节基因结合蛋白的酵母单杂交技术, 筛选肝炎病毒蛋白、肝细胞蛋白的结合蛋白的酵母双杂交技术, 筛选肝炎病毒蛋白反式调节肝细胞基因的抑制性消减杂交和表达谱基因芯片研究技术等, 系统研究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并有新的发现. 本专题研究中所发表的这些重要文章, 对于进一步深入探索和研究肝炎病毒与肝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将产生重要推动作用.
1 启动子DNA结合蛋白研究策略........................................................141
2 丙型肝炎病毒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 143
3 核转录因子Rel/NF-kB与乙型肝炎病毒................................................145
4 丙型肝炎病毒与PKR信号转导系统....................................................149
5 TATA盒结合蛋白与肝炎病毒的关系...................................................151
6 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对JNK/SAPK转导途径的影响.......................................155
7 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对ERK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158
8 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与转录因子AP-1.................................................160
9 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对MEKK1蛋白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162
10 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与转录因子ATF-2的调节.........................................165
11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与增生细胞核抗原的关系................................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