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回日期: 2003-05-10
接受日期: 2003-05-19
在线出版日期: 2003-08-15
根据一氧化碳(CO)中毒后出现筋膜间隙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探索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 结合临床表现给予制动、脱水、改善微循环、抗炎等综合治疗.
本组14例经治疗后意识全部转清. 12例肿胀肢体感觉和运动恢复正常, 2例出现痛觉, 肾功能未完全恢复, 运动功能未恢复出院而失访. 9例张力性水泡全部治愈.
根据CO中毒后出现筋膜间隙综合征临床表现的不同给予制动、脱水、改善微循环、抗炎等综合治疗, 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引文著录: 邬淑杭, 马丽萍, 金镇勋, 贺红, 王一玲, 李冰. 一氧化碳中毒伴筋膜间隙综合征的综合治疗.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3; 11(8): 1222-1222
Revised: May 10, 2003
Accepted: May 19, 2003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15, 2003
N/A
- Citation: N/A. N/A. Shijie Huaren Xiaohua Zazhi 2003; 11(8): 1222-1222
- URL: https://www.wjgnet.com/1009-3079/full/v11/i8/1222.htm
- DOI: https://dx.doi.org/10.11569/wcjd.v11.i8.1222
筋膜间隙综合征系肢体创伤后在肢体特定的筋膜间隙内的进行性病变, 既有间隙内容物的增加, 压力增高, 致使间隙内容物主要是肌肉与神经干发生进行性缺血性坏死. 筋膜间隙综合征是四肢急性创伤的严重合并症之一. 在战时和平时均可见到, 但CO中毒自体压伤所致的筋膜间隙综合征并不多见, 临床医生往往忽视其检查和治疗而导致严重后果.我院收入的CO中毒伴筋膜间隙综合征患者14例, 现报告如下.
本组14例, 男9例, 女5例; 年龄22-41岁, 平均35岁, 受伤部位均为四肢, 昏迷14例、尿便失禁13例, 尿失禁1例, 一侧上下肢同时受累3例, 单侧肢体受累11例, 伴有张力性水泡9例. 临床表现主要是畏寒、高热、受伤肢体剧痛, 局部肿胀严重, 皮肤苍白, 发亮, 紫绀, 有大小不等的张力性水泡, 触之湿冷, 有异样紧张感.肢体远端感觉障碍、运动麻痹, 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伸屈伤肢时受累肌群有剧烈疼痛.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重者肾功能有改变、血钾增高.
对CO中毒伴有筋膜间隙综合征患者, 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 立即给予肢体制动、20%甘露醇250 mL加654-2 10 mg快速静滴, 体外反搏治疗, 同时应用抗生素抗感染、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做好手术准备, 如病情不缓解, 立即行筋膜切开减压. 病情较重者注意保护肾功能, 必要时给予血液透析治疗.纠正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 有水泡者局部换药、抗炎治疗.
本组14例经治疗后意识全部转清.12例肿胀肢体感觉和运动恢复正常, 2例出现痛觉, 肾功能未完全恢复, 运动功能未恢复出院而失访. 9例张力性水泡全部治愈.
在CO中毒后, 肢体可因固定体位而长时间受压, 尤其昏迷患者, 使受压肢体静脉回流障碍, 渗出增加, 使筋膜间区内压增高, 发展为筋膜间区综合征. 对多间区的肌肉丰富部位的筋膜间隙综合征不仅是局部表现, 还可出现全身反应, 故应引起重视, 我们报告的14例CO中毒患者都因意识障碍, 长期固定体位而造成肢体肿胀、剧烈疼痛、活动受限. 其中12例肢体制动、密切观察, 临床症状无进展. 经过7-5 d的治疗, 受累肢体肿胀消失, 感觉和运动完全恢复正常. 其余2例入院时发现一侧上肢肿胀, 但未引起重视, 直到出现高血钾, 急性肾功能衰竭才立即行筋膜切开减张, 部分肌肉已变黑.如再不行筋膜切开减张, 大量肌肉将坏疽. CO中毒的患者出现筋膜间隙综合征在临床上少见, 1950年以来对本病屡有报道, 但仍不为医师普遍认识, 内科医师往往注意CO中毒的抢救而忽视对肢体的检查和治疗, 延误了筋膜间隙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所以, 对CO中毒尤其是昏迷患者, 应注意躯干及肢体的检查, 如发现肢体肿胀, 应密切观察, 以早期诊断和治疗, 如临床症状不缓解立即行筋膜切开, 充分减压, 这对筋膜间区综合征的治疗和预后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肌肉、神经缺血时间过长, 则会发生永久性功能丧失. 应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以综合治疗为主.
我们报告的14个病例中有9例出现张力性水泡. 我们认为, 在CO中毒时机体高度缺氧, 导致有氧代谢减少, 无氧酵解增加, 酸性代谢产物增多, 致使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浆液渗出增多.可能为CO中毒伴张力性水泡的发病机制.